考古兄好记性。再炒一个,不要对号入座,不然就上当了。
举报
写这么多,这样的文字,看来是性情中人啊
俺当初写后记时,好像有种失落感
东山铎-引-苏晓威-引-李零:比如古文字研究,我也很喜欢,但是撅着屁股认字,认出一字而洋洋得意于他人,似乎也不必要。况且地下文物层出不穷,古文字的释读,有时是后知后觉之学。纯粹以古文字的释读为研究目的,有点小。
说真话好,好似淋巴细胞,能除去肌体内的不良。
就是不能除,也能警告哪里不行了。
“撅着屁股”可能是晋东南的方言。 是说干事情很卖力。有调侃的味道。
就怕后知也不觉啊,比如关于“就”字的考释,他已经知道谜底了,可是楞没写出论证过程来。这就好比一道中学数学证明题,给出已知条件,又给出结论,考你运用数学公理去导出结论的能力,说白了就是看你有没灵活运用已知得出未知的能力。如果不能很好或根本不能论证,只能说明你没有这个能力,或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给出答案的尚且如此,如果没有答案又会怎样呢?
从这个方面讲,有些先生骋驰想象力于比较难说清楚的所谓二线研究,是再精明不过的选择了。不过,治经学必由小学始,如果古汉语水平不精,又怎么能发现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呢?因此,扬长避短可以,但是如果得了便宜卖了乖,还要倒打一耙,那也真叫不知趣了。
批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专家批评无知者的无能,这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种是无能者批评专家的无用,这是酸葡萄的嫉妒心理。我是无能者,我的批评可能出于嫉妒,如果是那样,请大家原谅我的轻狂与无知。
[此主题已被 lht 在 2009-5-30 12:36:09 编辑过]
作者在文风上模仿李零,学得挺好。不过学得有点走样,没李零那么大气,也没那么自然,尤其在雅俗的统一上,显得比较生硬。一些地方出现了为了通俗而粗俗的痕迹。其实,如果要通俗,没有必要那么多转文的。
不过,这洋洋洒洒的后记情感充沛、文采斐然,读着很痛快,很有李零大战风车的意思。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2 04:56 , Processed in 1.06012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