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徐伯鸿:本文旨在提请朋友们就西周纪年进行讨论!我以为厉、宣二王的纪年可以考订,其余诸王纪年的考订尚有待于新的资料的出土和发现。
但前提论证需要可靠啊,关于初吉,定为初二初三,恐怕就很成问题。
再关于建正,说某年是子正、丑正或寅正,又是依据什么呢,理论上讲,应该先有历谱,才好说某年是何正吧?
如果只为了牵合铭文历日,那么三正的跨度就会有九十天,再考虑或有一二日的日差,大小月也不清楚,哪年置闰也不详,六十干支又有约五年的近似周期,在有这么多未能确定相关内容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这个验证,如何是可接受的呢?
说得都很有道理!历谱的复原谈何容易!各为其用,这其中不乏假设的成分。
""3、康王在位26年,即公元前1026年至公元前1001年。4、成王在位(包括周公摄政)37年,即公元前1063年至公元前1027年。《尚书·多方》:"臣我监五祀,五月丁亥。"成王五年应为公元前1059年,是年,子正五月丙戌朔,初二丁亥。""
《尚书·毕命》历日为: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朏。
査先生康王十二年为BC1015年,以建丑推历,六月庚午朔,非为朏也!
心算了一下,“初吉丁亥”每年出现的无前提几率是1.5次。如果特别吉利,则集中出现不算少见。
一、宣王纪年。据新出土的逨鼎铭文记载的历点推算宣王元年应为公元前826年(详见前文)。张培瑜先生说:"由四件宣王纪年标准器,可证《史纪》所书的宣王纪年应该移后一年。宣王元年应是公元前826年。"(《逨鼎的月相纪日和西周年代》载《文物》2003年第6期)
~~~~~~~~~~~~~~~~~~~~~~~·
有什么依据吗?仅仅因为这样做看似合乎历谱?
要这样也可以的话,你干吗不把宣王纪年前移4年或者后移6年啊?效果也一样,反正都没有其他证据。
以下是我的看法,未必不是错的!供朋友们讨论。
若以朔为初一,则月相的含义为:
初吉为大月初二,小月初三;既生霸为大月初十,小月十一;既望为大月十五,小月十六;既死霸为大月廿六,小月为廿七。
若以朏为初一,则月相的含义为:
初吉为初一;既生霸为初九;既望为十四;既死霸为廿五。
金文月相的含义,概而言之,初吉为新月始出的朏日,既生霸为凸月始见之日,既望乃满月之日,既死霸为残月晨见东方之日。现以朔为初一,将各月相在该月的日序列表明示于下:
月相
大小月
第一,初吉为月相,俺想应该放弃了。
第二,既生霸、既死霸是不是月相,也不是没疑问的。
第三,以推测的历日而非历谱改铜器铭文,不可取。
先假定自己的方案是对的
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原始资料(2套逑鼎)反而是错的
不必说服我等
你要说服自己就先得把那70多件四要素铜器给自洽了
我敢打包票你的定点说绝对不行
而且会错得离谱
再说你断定逑鼎铭文有误
怎么解释有其他几件器与它”若合符契“?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1 07:57 , Processed in 1.06155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