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当年洋人拿走的都是大件的好东西啊! 那批甲骨一直放在Ontario Museum没人动,因为加拿大没人懂。 后来他们找了台大中文系毕业的许进雄去整理这批甲骨,后来许君因此而卓然成家。 老弟可以去找他们博物馆东方藏品部门的curator或是collections manager谈谈,看能不能让你进库房看甲骨。老弟在简帛研究网站的那些文章或许可以帮助你说服他们呢 另外我也想对老弟进一言:简帛文字跟甲骨文金文已经是两回事了。甲骨文金文都是在为王室、贵族服务,弄不好是要掉头的。而出土那些简帛的性质多半都是墓主那些贵族自己喜欢书籍,于是找人抄写刻录到简帛上头。这些抄写刻录的工匠,本身文化水平恐怕就不会太高,刻鹿为马之事所在多有,再加上战国时期文字大乱,各国之间书不同文,即便一国之内恐怕也有分化,所以不能拿对待甲骨文金文的眼光来要求简帛文字。 再者,老弟要在古文字世界里廓清天下的宏愿是可贵可敬的,但还是要区分两件事:1,传世古书里的文字现实;2,廓清传世古书里的文字错误。 从方法步骤上来讲,还是应该先走1再走2的,而非老弟主张的一步到位。 目前专业人士所进行的就是第一个步骤,也就是有名的“二重证据”论,把出土材料跟传世文献结合起来,彼此参看对照。一来有助于增加我们对古文字的了解,二来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传世文献的内容内涵。 感觉老弟此刻状态好像是已经杀红了眼,所以俺就仗着自己年高德少,多说两句,希望老弟能平静下来,对于专业人士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对于他们的专业意见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研究方法上尽量做到既见树又见林。 [此主题已被 外行人 在 2009-2-2 22:29:0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