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今天我看到陳嘉凌博士的博士論文《《楚帛書》文字析議》(臺灣師大2009年6月頁55)把楚帛的字,改釋作從魚從弓,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其實這個字在金文中已多見,可參《殷周金文集成引得》(頁873字頭2726),以弓射魚,魚亦聲,疑為「漁」的異體字。至於〈姑成家父〉的字形,我認為它與楚帛書肯定是同一字,〈姑成家父〉書手也有把「弓」類化作「卩」的情況,如簡6之「強」字即作「」。
[此主题已被 佑仁 在 2009-8-4 20:21:02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佑仁 在 2009-8-4 20:31:27 编辑过]
陳嘉凌:《《楚帛書》文字析議》頁55-56
我覺得陳嘉凌从「弓」的看法很敏銳,但是我們知道楚簡中「弓」、「人」
常常根本就是混同了,字形上很難分,我之所以贊成从弓,最主要的是這樣
可以與金文的寫法系聯,告訴我們這字不是突然在楚簡中冒出來了。
“我們知道楚簡中「弓」、「人」,常常根本就是混同了,字形上很難分,”
我以为,“楚簡中「弓」、「人」”并不是“常常根本就是混同了”,只是有些“人”旁与“弓”旁相类而已!还是能区别的!倒是“人”旁与“尸”(夷)旁有时真的相混了!《包山简》中,“作”(上作下又)字,简12作“人”旁,简221的“人”旁类似“尸”。“凥”字,简238作“尸”(夷)旁,简10的“尸”旁类似“人”旁。而这些类似“尸”(夷)旁的“人”旁或者说写成“尸”(夷)旁的“人”旁,只是十分的像“弓”旁,而不是“弓”旁!是写成“尸”(夷)形的“人”旁,还是“弓”旁,在一个具体的字中,可以从它的字形的演变历史中得到判断!
楚帛的字,所从“人”旁,只是写成“尸”(夷)形的“人”旁,而不是“弓”旁。
伯鴻兄,我百分百了解你的意思。
我所謂「楚簡中「弓」、「人」,常常根本就是混同了」,
意思是楚簡「弓」常寫作「人」形,「人」又常寫作「弓」形,
像「疆」字从弓,但是包87、包153、包154等,「弓」旁都寫作「人」,
相反的,「人」旁作「弓」形,也很多,您可以直接看《戰國文字通論》頁233,
換言之,我想表達的只有一點,就是字面上看不出來是弓還是人,
我之所以認為从「弓」可能會比較好,在於从弓从魚的字金文很多。
至於您所謂與其它從人的字寫法一樣,我還是覺得有點差距,陳嘉凌所列的「像」字
已經看得出來。當然 我的說法也未必對,僅供參考。
“我想表達的只有一點,就是字面上看不出來是弓還是人,”我认同你的说法!
我想说的是,有些貌似“弓”的偏旁,其实不是“弓”旁,而是写作“尸”(夷)形的“人”旁!我的说法不一定对!
这只是兄弟间在讨论问题!我闲来无事,给弟兄们充个“陪练”而已!
謝謝海綿寶寶的指正,確實金文中「弓魚」這個字在文例上沒辦法確定就是「漁」字,
但是从弓从魚就意義上而言,解作「漁」可能是比較好的方向,
《呂氏春秋》:「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舜、禹猶若困,而況俗主乎﹖」,
至於姑成家父的字,
既然都類化作「卩」,就表示人、尸、弓,其實都有可能,既然在較早的
的字形中有[弓魚]這樣的字,把這兩個字系聯起來,會是最方便的路,我
的思路是這個樣子,至於「弓魚」是「漁」的異體一說,確實還需要更多
的資料,謝謝。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1 02:11 , Processed in 1.0543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