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26|回复: 1

孔子年普与鲁国纪年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3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若蝶之慕 于 2016-1-15 11:51 编辑

海昏侯“孔子屏风”出土后,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些学者开始对屏风的铭文进行研究,其中王楚宁先生根据央视纪实图片,对屏风的铭文进行了释读。王先生指出“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与《史记》等文献存在差异,又释出“……六年,孔子六十三”,并根据文意推定“鲁定公六年,孔子六十三”。事实上,“屏风”后文有“鲁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按原文“鲁”字上部较模糊,但根据字形隶定无误。原文如下:

根据《史记》等文献的记载,将孔子年普的主要时间点列举如下:

公元前

鲁公纪年

孔子屏风

史记

公羊传

榖梁传

566

襄公七年

 

 

 

 

552

襄公二十一年

 

 

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十月庚子孔子生

551

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

 

 

542

襄公三十一年,薨。

541

昭公元年

536

昭公六年

孔子盖卅矣

 

 

 

522

昭公二十年

 

孔子盖年三十矣

 

 

510

昭公三十二年,卒。

509-

495

定公元年,十五年,薨。

494

哀公元年

489

哀公六年

孔子六十三

孔子年六十三

 

 

由此可知,“鲁哀公六年,孔子年六十三”,这一记载是可信的,问题出现在“孔子盖年三十时,是鲁昭公何一年”上。按《史记·孔世家》记载,此年是鲁昭公二十年。按“孔子屏风”记载,此年是鲁昭公六年。这说明西汉时可能存在两套不同的鲁国纪年。换句话说,“孔子屏风”是一个版本,而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所依据是另一个版本。

鲁国由于有《春秋》及《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史书,其纪年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是较为明确的,因而历代鲁公的纪年相对有据可依。根据“孔子屏风”记载,鲁国纪年存在问题应该是昭公时。

按《孔世家》及《十二诸侯年表》记载,鲁襄公去世于公元前542年,在位三十一年,次年鲁昭公即位。但按“孔子屏风”记载,鲁昭公十五年当为鲁昭公元年。如此,鲁襄公去世后到鲁昭公十五年,存在一个十四年的空档期。因而可推测这个空档期或许另有鲁君在位,而其纪年被并入鲁昭公。《鲁世家》记载:“三十一年六月,襄公卒。其九月,太子卒。鲁人立齐归之子裯为君,是为昭公。昭公年十九,犹有童心。穆叔不欲立,曰:‘太子死,有母弟可立,不即立长。年钧择贤,义钧则卜之。今裯非適嗣,且又居丧意不在戚而有喜色,若果立,必为季氏忧。’季武子弗听,卒立之。比及葬,三易衰。君子曰:‘是不终也。’”这说明当时鲁昭公的继位是存在争议的。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的是:在“孔子屏风”与文献的比较上,“孔子年谱”并无较大出入,主要差异还是在“鲁国纪年上。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蝶之慕 于 2017-5-20 00:38 编辑

海昏侯墓所出土屏风 (穿衣镜)所见孔子年谱问题,应该引起考古界、历史界关注。如其所载无误,问题就必然是出现在鲁国的“纪年”上。有学者认为“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其中“六”为“廿”之误。此种说法过于武断。《史记·鲁世家》对鲁襄公及鲁昭公纪年的记载,可能存在逻辑上问题。

一、鲁襄公纪年问题

鲁襄公在位时间恐怕不止三十一年。《史记·鲁世家》记载:“十八年,成公卒,子午立,是为襄公。是时襄公三岁也。”又记载:“三十一年六月,襄公卒。”如记载无误,鲁襄公寿命为三十四岁。可是按《史记》的说法,鲁昭公年十九继位。《鲁世家》记载:“三十一年六月,襄公卒。其九月,太子卒。鲁人立齐归之子裯为君,是为昭公。昭公年十九,犹有童心。”可推出,鲁襄公十五岁时,其儿子鲁昭公出生。这个年龄就已生子,很是值得怀疑。更甚者,鲁昭公既不是太子,也不是庶长子。《鲁世家》记载:“穆叔不欲立,曰:‘太子死,有母弟可立,不即,立长。年钧择贤,义钧则卜之。今裯非適嗣,且又居丧意不在戚而有喜色,若果立,必为季氏忧。’”也就是说,鲁襄公的所有儿子中,还有比鲁昭公还要大的庶长子存在。显然,这不符合人的生理规律。

二、鲁昭公纪年问题

鲁昭公在位时间实际只有二十五年,另有七年流亡在国外。《鲁世家》记载:“二十五年春,.......三家共伐公,公遂奔。”又记载:“三十二年,昭公卒於乾侯。鲁人共立昭公弟宋为君,是为定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杜预注:“乾侯,在魏郡斥丘县,晋竟内邑。”按这一记载,鲁定公是在鲁昭公去世那一年即位。难道鲁昭公流亡在外七年,鲁国就一直没有国君?显然,这不符合政治逻辑。

三、问题假设

假设鲁昭公二十五年出逃后,三家就立其弟鲁定公为国君。那么,鲁国就存在两位国君的纪年。对于鲁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来说,显然是不被允许的。也许是为了处理这一问题,才出现鲁襄公的纪年被压缩掉,从而出现鲁襄公与鲁昭公纪年不符合逻辑的现象。当然,目前只是大胆的假设,还需要小心的求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3-29 01:55 , Processed in 1.0558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