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798|回复: 19

補一個三晉系的鳧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7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施謝捷先生《古璽彙考》111頁收錄一三晉系官璽,其首字先生依形隸定。湯志彪:《三晉文字編》267頁亦然。案:依照我們現在的認識,此字可以分析為從竹鳧聲。璽文如何釋讀待考。

 

发表于 2011-2-18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鳧字本从勹(伏字初文)聲(詳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建洲兄所舉三字變从九聲。清漳出楬戾。濁漳出發包。《說文·勹部》:“勹,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段注:“今字包行而勹廢矣。”勹(之職部)、包(幽部)形音並近。《水經注·濁漳水》:“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楊守敬按:“今本《地形训》苞作包。”《說文·木部》:“樜,樜木。出發鳩山。”段注:“《北山經》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許所據柘作樜也。發鳩山卽《水部》涷水所出之發包山。淮南書亦作發包。古音包鳩同在三部。”熹平石經“鳧”字下部似“力”字,“力”古讀若“棘”,古音並在職部。《禮記·王制》:“屏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鄭注:“僰當爲棘,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說文·人部》:“僰,犍爲蠻夷。从人,棘聲。”音“蒲北切”。而按之小篆字形,謂之从勹聲(伏)聲亦可。勹與九、力三字形音並相近,鳧下部變从九或力,是形音兩方面協同作用的結果,亦“變形聲化”之一例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蒿耳先生賜教!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蒿耳先生與一上兄的說法可以互補。

《漢字古音手冊 增訂本》將『鳧』歸在魚部,讓人傻眼。

发表于 2011-2-19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一上兄補充資料!字形資料我不熟,也沒怎么查書(看見《漢語大字典》的字形就順便說了一句)。“伏”字有好多人是歸入職部的。其實,之幽侯這些密切相關的韻部不必過於計較。順便說一句,至少就考字和訓詁而言,韻部這個東西現在看來也沒什么太大用處(貌似沒聽說外國拼音文字有按韻部研究古音的),更無必要受它的局限。所以我近來跟朋友討論,主張淡化韻部意識,如果一定要講韻部的話,也要增強前上古意識和方言意識。比起韻部來,我更相信諧聲,所以好多人都以諧聲偏旁作為考察字音變遷的的基本單位(聲韻全有了),我認為這是更適用也更科學的。各家的擬音可以參考,不必拘泥。試想陰聲韻有沒有韻尾,還有復輔音有沒有,有多少,這些問題,估計音韻學家至少一百年之內沒有解決的希望。考字要等到有大家都認可的擬音之後再來考字,豈不是黃花菜都涼了(這話有可能得罪音韻研究工作者,先致歉了)!也許俺太悲觀了,哈哈!

“幽侯音較之幽之,更近一些”。這個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意侯部在前上古時期是沒有資格獨立的(史存直先生有說,可以參看),印象中好象來自幽部的多一些。比如“句”字來源於“丩”。

发表于 2011-2-19 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相信不相信沒關係呀,我本來就說,沒有必要太執著韻部嘛。俺說過了,俺相信諧聲。

发表于 2011-2-19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可能是我話得不明白。解釋一下:連韻部據說都是根據諧聲來的(同聲必同部嘛,這話似乎不能反過來說),怎么能說俺是根據韻部來的呢?(如果俺不幸使用了大家熟知的韻部,那也是因為前人替我們做了聲符系聯的工作)。我知道所謂“勹”字可能有不同的來源,但這些字之所以字形上相混,有語音上的聯係。假定它們有不同的來源,但既然在某一時期混同了,不是可以看作共同的聲符嗎?這算不算聲符的聯係呢?棘和力相通(俺實在懶得舉例了),而鳧從力聲,這算不算聲符的聯係呢?還有還有……,俺還是省省吧。

发表于 2011-2-20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敢跟兄辩了,怕得罪了您,不给发文章啊!
发表于 2011-2-21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是有點忍不住了。上博簡和郭店簡《緇衣》“刑不試而民咸服”,“服”字的兩個異體都有“力”旁,白于藍先生以為從力聲,讀為服,跟“鳧”從力聲讀為服正好平行。而讀書會卻說:“不過整理者讀此字爲‘服’,於韻部稍隔,恐不可信。”且不說“鳧”字古韻歸部不一定在侯部,就是在侯部,也沒聽說過能隔住的。

发表于 2011-2-21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剛才又復習一下馮兄話,覺得他和其他幾位先生的擔心有些多餘。就經驗而言,凡是懷疑漢人所論聲音關係的基本上都要出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1 14:18 , Processed in 1.0520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