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808|回复: 11

關於論文評論區引入實名討論的公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歡迎各位網友以任何形式惠賜您的意見或建議!
发表于 2011-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義!大力贊成!
发表于 2011-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效果一定會很好,可能會給學術網站帶來全新的面貌,具有很高的學術意義。

发表于 2011-1-1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1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各位朋友的支持!

引入實名討論,是我們一次大膽的嘗試。我們已經對產生的負面影響做出了估計:

實名討論一定會造成評論區熱度下降,人氣減少。短期內,由於制度不完善,也會造成一些問題,甚至會有糾紛。有的規定會引起朋友們的誤會,認為我們不尊重網絡自由。

不過從長遠來看,引入實名討論還是會帶來很多好處的:

首先是充分尊重了實名討論者的利益——實名討論與匿名討論相比,討論者本人擔負的責任更重,理應比匿名討論者受到更多的尊重,得到更多的補償。

其次是尊重了論文作者——相信論文作者在聽取尖銳的批評意見時,誰都不希望連批評者是誰都不知道。

第三是尊重了廣大讀者——由於評論數量極多,不免會有漏看。引入實名評論和網摘後,大大方便了讀者對相關評論進行閱讀和引用,降低撞車現象。同時,在論文中也減少了大量引用匿名評論的負擔,提高了論文的規範性。

幾年來,我們廣泛聽取學界同仁的意見。我們經常聽到有學者抱怨以下一些事情:有網友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卻不知道他是誰;有的文章後面的評論沒看到,寫文章的時候不小心滑過了,沒能引用,結果撞車;家中上網不便,未能及時查看相關評論……引入實名討論,能夠解決一些問題。

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即便不能徹底解決相關問題,也能使得“便捷”和“規範”這對矛盾得到最大程度的緩解。

发表于 2011-1-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各位朋友對網站技術層面有何改進意見,也歡迎告訴我們。

例如,我們考慮下次升級時增加“實名綁定”功能——

用戶“一上示三王”可與“程少軒”實名綁定,用戶登陸“一上示三王”後,每次評論時可自由選擇“實名評論”或“非實名評論”,選擇“實名評論”則顯示評論人是“程少軒”,“非實名評論”則顯示評論人是“一上示三王”。

再例如,我們考慮增加實名評論的高亮顯示,實名評論與非實名評論更容易區別。

 

網友們有什麽好的想法,歡迎告訴我們。

[此主题已被 程少軒 在 2011-1-1 13:52:53 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 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1-1-2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还跟别人讨论网页后面的评论如何对待的问题,感觉很麻烦很棘手,这实际上是贵网开通评论功能给我们造成的麻烦,现在终于有规范了,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欢迎。

希望你们不但要想到如何贵规范网站的评论,还要规范在正式的论文尤其是纸制媒体中如何引述,如作者名、出处、格式等问题。人们常常习惯给一个链接,这当然很简便,但总觉得看着不美,总有抵触情绪。

顺便提两个题外的意见,一是贵网和贵中心研究生读书会的全名太长了,大家习惯称呼为复旦网和读书会,但在正式的论文中似乎不宜这么使用,如果多次引用的话很不方便,能不能你们自己确定一个好的简称或名字,或者由你们正式承认上述两个简称的合法性也行,总之不要这么拗口就行。

二是前日在贵网上看一篇属名“尚贤”的文章,“尚贤”应该是笔名。我想贵网已经实行评论的实名制,网络的正文是不是也要实名制才可。“尚贤”的笔名我记得沈培老师曾使用过,当时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又是沈老师的大作。不过从内容和作者所在地来看,又不像沈老师的作品,我现在还有些不能确定下来。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事。
发表于 2011-1-3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lht網友的支持!也感謝您的意見和建議。

網絡評論是一柄雙刃劍,“便捷”和“規範”兩者必然產生衝突和矛盾。本站的論文評論功能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否則也不會得到那么多學者的支持和使用,也不會得到別的學術網站的推廣。網絡時代,但凡有益的新生事物,大多蓬勃發展。從龐樸先生設立第一家出土文獻類的學術網站“簡帛研究”到今天,已經有那么多的學術網站興起了。在享受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當然也要正視一些負面影響——我們及時制定相關規定,這就說明我們一直在努力改進。同時,我還覺得對待新事物不宜過於苛刻,好比“簡帛研究”網站從成立到建立一套網絡論文的學術規範,也經歷了好幾年的時間,期間也會有學者感到不方便。不過“簡帛研究”網站在引領出土文獻學科網絡潮流中的作用有目共睹,現在閱讀和引用網上論文也得到了業內的普遍認同。

關於規範對評論的引用,我個人建議採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
本觀點引自某某先生對於某某論文的網絡評論(網站全稱 鏈接或日期)。

此觀點承某某先生見告(詳見網站全稱 鏈接或日期)。
不過關於引用規範,網站很難對於格式作出嚴格規定——如是否附鏈接這個問題,有的紙質刊物規定引用必須附鏈接,這就不是我們一家網站可以做得了主的了。
無論如何,您的這一建議我們非常感謝,我們會認真考慮試行一些方案。現在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細則》中對引用格式作一些建議,但非硬性規定,不知您意下如何?

關於網站名稱和讀書會全稱,這個問題已經超出網站工作人員管轄範圍了。網站的全稱是申報站點的時候學校規定的,恐不好更改。而讀書會的全稱,我覺得也不算最長吧。比如《九店楚簡》的作者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尹灣漢墓簡牘》的作者是連雲港市博物館、東海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中國文物研究所。針對這兩點,我覺得不妨效仿有的學者的辦法,文中首次出現時寫全稱,再出腳注或括注“以下簡稱某某”。當然,您如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歡迎提供給我們。

最後一點,恕我們不敢從命。因為學術論文的署名權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保護的。法律規定文字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擁有署名方式決定權,即可以署其本名、筆名、別名或假名的選擇決定權。我們網站以及其它一些學術網站規定“如因特殊原因不便標明姓名與單位,則請署筆名與所在地區或城市”,也是遵循法律規定。
這裡要說明的是,我們之所以對網絡評論做出相關規定,倡議實名評論,是因為現在還沒有法律對相關內容的知識產權進行嚴格界定——例如網友真實身份就是很難認定的。“評論”與“論文”的性質不太一樣,現行法律可以很好地保護論文的知識產權,而不能完美地保護評論,因此我們才提倡實名評論,給出一個《細則》,這與我們同時認可署筆名的論文不矛盾。

總之,我們非常感謝您的意見和建議,並且會很認真地考慮改進我們的《細則》。歡迎網友們多提寶貴意見!

[此主题已被 程少軒 在 2011-1-2 21:30:58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1 14:23 , Processed in 1.0599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