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想请教一下,关于《用曰》篇第二十号简中“善古君之”这句,是否有哪位先生讲过这句不属于《用曰》篇呢?
还望知道的兄台指点一下,子居拜谢。
一上编辑按语:
以上文字均未改动,在主题帖中贴上原简图片如下:
[此主题已被 一上示三王 在 2008-3-25 11:44:54 编辑过]
举报
一上示三王:准确地说,这个根本就不是一句话,而是没抄完的几个字。
这样啊,那么除了字体的差别外,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说法么?
俺猜猜:
雖不是屬於《用曰》正文,但很可能是隨文夾注的文字,承末句“惟善是善”而言,是進一步解釋其中“善”字的含義的~(相當於今天做筆記時隨手在抄寫的文字上加個注解之類的·~~)——有點道理吧?~
倒,俺也这么猜来着,结果被鄙视了。
俺倒觉得可能性很多,比如之前的人漏抄了,后来的人看简上还有地方,就把这句补上了,也不是不可能吧。
广陵真人:前面有符号隔开。
这个符号起的作用一定只是表示篇尾么?
俺记得不是吧。
是啊,关键就是,既然这是末简。
那么,为什么另一个人没有用支新简,而是抄在了这篇后面呢?
一上示三王:好比你自己看书,随手在篇末写了几个字,没必要再另拿一张新纸。我们要建设节约社会。
好比你自己看书,随手在篇末写了几个字,没必要再另拿一张新纸。
我们要建设节约社会。
纯假设吧?
俺关心的是证据,并且,俺要看书时在篇末写几个字,通常这几个字也是和这篇有关系的吧?
现在的证据足以证明这句不是属于《用曰》的么?嘿嘿。
一上示三王:首先,“这句”这种说法不成立。他不是完整的一句话。其次,你看书时写的字,不能算“书”的内容。再次,这不是纯假设。如果你看老师给你批作文的批语,可以立刻判断出这不是作文原文的内容——这是基于常识,而非假设。
首先,“这句”这种说法不成立。他不是完整的一句话。
其次,你看书时写的字,不能算“书”的内容。
再次,这不是纯假设。如果你看老师给你批作文的批语,可以立刻判断出这不是作文原文的内容——这是基于常识,而非假设。
关于首先,“这句”是否属于一句完整的话,尚未可知,若说不完整,请给出明确的证据。俺要是读成“善,故君之”,一点问题都没有,何以就一定要认为是不完整的?
关于其次,先秦时有这说法没?经说注疏放一起很常见吧。
关于再次,判断需要的是能给出明确的证明,不能是自由心证,《用曰》结尾正是说到善,那么认为这句上接前文,何以就不行?怎么就能“立刻判断出这不是作文原文的内容”,基于的是什么样的常识,可以准确说明一下否?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0 13:57 , Processed in 1.0606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