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丧3年后正式即位,而认为周王有双元年的说法,暂時来说恐怕还是假多于真。
三年之丧的守丧制是否真如后世解释的那样的三年不言(即三年不理政),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很值得怀疑?!
<孟子.滕文公 上>便明载滕文公的父亲定公死了,孟子教行"三年之丧",并鼓动文公说:"斋疏之服,飦粥之食,
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但滕国君臣反驳说:"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君先君亦莫之行也",可知当時并无此制。
<左传.文二年>载:"(冬)襄仲如齐纳币,礼也。凡君即位,好舅甥,脩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礼之
始也"。此为文公初娶,故曰"元妃"。从文公父僖公前年十二月卒,至此冬及大祥,若時有"三年之丧",以<春秋>
及<左传>的笔法应该讥之,而<传>反而说"孝,礼之始也"。又,<传>文公卒于二月,子宣公次年即位,三月便
逆夫人,为時更短,而<经><传>也没有讥其无礼,便可知当時的丧礼并没有三年之说,或者是没有三年空位期。
而<淮南子.齐俗>也说"武王伐纣,载尸而行,海內未一,故不为三年之丧始",可见以三年之丧而认为有双元年之
说是解释不通。
结论就是:双元年之说实在是和稀泥。
[此主题已被 白水 在 2010-7-6 8:08:3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