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三號漢墓帛書漆盒考古信息解讀(五格;乾青蛙;牡蠣殼)
本帖最后由 曰古氏 于 2015-3-2 18:15 编辑 <br /><br /><p> </p><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收藏有大量帛書的漆盒(或稱漆奩),其出土情況在《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中有記載(第45、87頁)。據此可知下層漆奩分五格,中有一隻已成乾屍的乾青蛙和牡蠣殼。但文物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似乎沒有清楚說明?</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今《集成》對於馬王堆簡帛出土與整理情況回顧中,對此有更爲詳細的說明,可知漆奩分五格:一些簡帛放置在一個靠邊的狹長格內,其餘帛書放置在最大的長方形格內,乾青蛙壓於這個大格的帛書下,牡蠣殼單獨安置在一個空格中,另有兩個格空著。</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首先可以確定,乾青蛙絕對不會是後來跑到漆奩中去的,只能是古人有意爲之;牡蠣殼就更是如此了。</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結合漆奩五格的狀況以及漢代的思想觀念(如五行學說興盛等),似乎可以將以上考古信息解讀如下: </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1.五格:當與“五行”觀念有關,每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之一。 </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2.乾青蛙:用可以吃蟲子的青蛙來防止蟲蠹(古代貴重圖書常用樟木檀木等木櫃儲存,即出於防止蟲蠹的考慮)。 </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3.牡蠣殼:古人藏書,最忌火災(後世藏書樓多用含水旁之字,即由此),當是用水生的牡蠣來防止火災。</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簡帛的之所以存放在其中兩個格內,而有三個格空著,懷疑是由於從五行觀念來説,其中兩個格適合存放帛書,其餘三格不適合。</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至於五格與五行的對應關係,似乎也可以作些推測:放牡蠣殼的格似當對應水;其餘空著的兩格必然有一格對應火;放置簡帛的兩格當對應金木或金土,從實際情況考慮,對應金木的可能性大些。</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觀書未遍,不知可有人涉及到這個問題?</strong></font></p> 再進一步推測:很可能放置乾青蛙的那個格對應木。因為青蛙吃蟲子,而蟲子生於木。 至于五格的分佈是否對應五方位,還需要漆奩的更確切信息(即五格如何分佈)。
——很懷疑是對應的,即放牡蠣殼的格對應北方水;另外空著的兩格有一格與此相對,代表南方火;
放置簡帛的靠邊的狹長格對應西方金或東方木;放置其餘帛書的最大的長方形格,若與此對應靠邊則亦對應西方金或東方木,若是處於中間則是對應中央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