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軒 发表于 2014-1-17 18:22

據清華四說馬王堆《式法》的“巫咸”

<p>
<p class="MsoNormal">  馬王堆帛書《式法·上朔》篇有特定日期對應之神名為“女淉”,晏昌貴先生指出即睡虎地秦簡《日書》之“女果”,劉樂賢先生疑即“女媧”。我們認為劉、晏兩位先生的看法是正確的,《上朔》諸日對應神名有很多應該是取自上古傳說。因此,《上朔》篇“中朔”對應的神名“無鈙”也很可能是一上古傳說人物。據此,我們推測“無鈙”即“巫咸”。<span lang="EN-US"><o:p></o:p></span></p>
<p class="MsoNormal">  清華四《别卦》簡<span lang="EN-US">6</span>卦名从金从攴从心,對應《周易》之卦名“咸”,由此可見“鈙”與“咸”在楚文字中有密切關係。《式法》是有明顯楚文字特徵的抄本,因此說“鈙”通“咸”當無問題。“無”、“巫”皆為微母魚部合口三等字,古音密合。《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醫無閭”,亦見於《爾雅·釋地》。《淮南子·地形》作“醫毋閭”。《漢書·地理志》遼東郡有無慮縣,顏注云“即所謂醫巫閭”。《後漢書·郡國志》云“遼東屬國無慮縣有醫無慮山”。孫詒讓《周禮正義》按:“無、毋、巫”聲並相近……皆一山也(詳參《周禮正義》頁<span lang="EN-US">2672-2673</span>)。是“無”、“巫”可通之證。可見“無鈙”的確可讀為“巫咸”。<span lang="EN-US"><o:p></o:p></span></p>
</p>

秉太一者 发表于 2014-1-17 20:08

<p><img src="/forum/ewebeditor/sysimage/emot/17.gif"><br>
</p>

yuchong35 发表于 2014-1-17 20:51

赞一个!

萧旭 发表于 2014-1-18 11:20

庄子中的巫咸,中村不折藏唐写本就作无咸

萧旭 发表于 2014-1-18 11:31

睡虎地秦簡《日書》的“”,取义于“㪁敧”,亦即“崟崎”、“嶔崎”、“𢜩㥓”。

鄧少平 发表于 2014-1-19 18:12

清華簡《良臣》黃帝之師中有“女和”,是否也可讀爲“女媧”?《淮南子·說山訓》“冎氏之璧”高誘注:“冎,古和字。”又“得和氏之璧”,或本“和”作“冎”。馬王堆帛書《衷》篇“是故履以果行也”,韓本“果”作“和”。

程少軒 发表于 2014-1-20 03:06

<p><p>多謝蕭旭先生、鄧少平先生賜教!</p><p>蕭先生所舉唐寫本巫咸通假例證十分重要,待小文正式寫成時定會加以引用。</p><p>少平兄所論之“女和”,如果是女媧的話音上的確密合,不過女媧與黃帝時代不合,似乎古文獻裡沒有說女媧為黃帝臣的。楊蒙生先生有一段論述,我覺得很有道理:</p><p>我們懷疑此爲“羲和”異稱。戰國人尸佼所著《尸子》中有“造曆者,羲和之子也”一句,其下《索隱》云:“《系本》及《律曆志》:‘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占星氣,泠倫造律吕,大撓作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曆’”,或可爲證。(楊蒙生:《清華簡〈良臣〉篇性質蠡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105153501836757619/20130105153501836757619_.html,2013年1月5日。)</p><p>《山海經·海經》有“女和月母之國”,郝懿行注:“即羲和常儀之屬也”,可為此說添一旁證。</p><p>又,承王輝先生見告,《式法·上朔》中還有一處“巫咸”,寫作“無[亻亻戈]”,正確可從。“無[亻亻戈]”和“無鈙”所指為同一人。</p></p><p></p>

萧旭 发表于 2014-1-20 09:50

再補舉幾個例證:
《國語•周語下》:“迂則誣人。”《漢書•賈誼傳》同。建本《賈子•禮容語下》誣作無。《賈子•耳痹》:“誣神而逆人。”建本誣作無。《論語•子張》:“君子之道焉可誣也?”《釋文》:“誣,音無。”《漢書•薛宣傳》“誣”作“憮”。《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飲之無傫氏。”《釋文》:“無,本又作巫。”《後漢書•崔琦傳》《外戚箴》:“詩人是刺,德用不憮。”王觀國曰:“憮亦當音誣。”S.3491V《破魔變》:“身掛天宮三珠(銖)服,足躡巫山一片雲。”P.2187“巫”作“無”。皆其證。《商子•戰法》:“其過失,無敵深入。”《韓子•詭使篇》:‘威利,所以行令,而無利輕威者世謂之重。’又《孤憤》:“無令而擅為。”又《人主》:“無法而擅行。”《淮南子•人間篇》:“季氏之無(舞)道,無上久矣。”《鹽鐵論•遵道》:“無先王之法,非聖人之道,而因於己,故亡。”以上六例“無”,我都讀為誣,輕也。

萧旭 发表于 2014-1-20 12:24

“女娲”得名于“蝸”,即“蝸蠃”,“蠃”同“螺”。《礼记》即作“女蝸”。“蝸蠃”与“蜾蠃”等同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據清華四說馬王堆《式法》的“巫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