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伊人无悔 发表于 2013-9-14 12:54

语言文字进化之我的浅见之一

<p>原始人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语言进化到文字,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历史。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的聚落发现大约在几十万年以上。今天,世界上依然有少数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原始部落存在着。群居的生活和生存方式造成了语言发生的必然。语音必然是由动物所具有“吼,叫,喊”等发声能力和发声方式,从纯元音的发声,逐步进化到有了上下嘴唇,舌,齿的配合,共同对口腔气流,和口形变化的肌肉控制,造成了以5个基本元音为主及多种复合元音及数个辅音组成的音型块。由于嘴唇的上下张合,可以最自然,最省力地造成辅音,就出现了最初的辅音,如b,pm,f ,d,t n,l等,并构成音节。人类的各种语言体系都一无例外的有辅音“M”配以主要元音构成的Ma,Mu, Mi ,Mei, MaiMo,等音块。母亲和孩子的交流是最基本的交流,而母亲对孩子和孩子对母亲的称呼应是最早的语音发明。Ma ,mu ,mi, mei, mai <br>
等就是这样发展来的最初的音节和语音块。</p>
<p>人类的各种语言体系,都一无例外的围绕基本元音和口型最容易操作的辅音,发育构成了语音和语言体系,我们可以从拼音文字的字根看到这个“音块叠加和延长”的“词”的出现和构成。&nbsp;原始人类群体在漫长的历史进化中,很长时间都一直是处于有语言而无文字的信息交流阶段。如今的拼音文字是以印欧语系的听觉信息符为主干发展而来。而中国的文字则是完全通过视觉渠道进化来的。中国文字是中国人最初以视觉来处理客观世界信息的产物。由于听觉器官耳朵,和视觉器官眼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印象“接收器”,因而发音和造型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在拼音文字中,唯一保留了视觉形象的字母,应该是O,v和u。O的发音口型是呈中空的“圆形口型”。嘴唇,舌头和牙齿都不阻挡气流的外送。它的口型偶然的和视觉感受的自然界的“圆形”粘着,成了由人为的“智力“联系”而成的“视觉”和“听觉”复制品“粘合”最贴切的字母。中国的字形是最早独立于“音型”而发育出来的一种视觉信息交流符号。它的起源是智力对视觉印象的加工和复制,因而是“状形”的,是“直观”和“仿摹”的。正因为它是通过视觉渠道加工而来,它就是“形载符”,而拼音文字则是“音载符”。最初的形载符的“发音”不附着在字形上,正如所有的拼音文字的“音载符”都没有必然逻辑上相连的“形象”一样。</p>
<p>不论是“音载符”,还是“形载符”,它们都是最初的宗教仪式的构成部分。没有宗教仪式,就没有文字。不管是拼音文字还是象形文字,它们最初都是为宗教仪式而设,在最原始的符号中,我们能看到的符号都是“画符”,“划符”,“刻符”。它们的“意义”只有少数是可以“直观”破译的,而大多数都是需要“翻译”或“破译”的。任何意义大于其外形的符号都被称为“象征symbols”。古代原始人最初的“文化信息符号”都是刻画在自然界的巨大岩石,岩壁,沙滩,树木和后来发明的陶制品,青铜制品,铁制品,金银玉石上的。迄今发现的陶器,是最早的祭品和用于日常生活的有宗教符号的日用器皿,和宗教仪式的道具。而刻画在岩石上的岩画就是原始人为了举行宗教仪式而通过刻画“宗教符号”而造成的“神圣空间”,是宗教仪式的“舞台和道具”,是宗教仪式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是宗教意义的“文本”(narrative)。举行仪式的宗教祭司是部落中对本氏族的宗教圣经唯一有“话语权”的人。宗教仪式最初是以女祭司为主,后来传递给男祭司们,来“教育”参加者。考古学家发现的岩画有的有上万年历史,是原始信仰的“宗教文本”。是文字的起源,是文字的滥觞。直到十九世纪,人文学者,考古学者,人类学家和探险家都发现过岩画,石刻,泥板,甲骨文,竹签等等尚在发育中的,介于图案符号和文字间的“信息交流密码”。科学家们对“破译”这些“文化密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出了种种假说。说文解字就是中国文字学家的这种人类智力的最早努力。</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言文字进化之我的浅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