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客使 发表于 2012-7-30 04:40

「簡帛文獻對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論啟示」工作坊 (香港中文大學)

「簡帛文獻對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論啟示」工作坊<br><br>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br><br>日期:2012年6月28至30日<br>時間:09:30 - 18:00<br>地點:逸夫書院文瀾堂LG202室<br>http://phil.arts.cuhk.edu.hk/rccpc/index.htm<br><br><br>周鳳五 國立臺灣大學<br>簡帛〈五行〉考釋對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啟示<br><br>Scott Cook(顧史考)Grinnell College<br>從出土文獻看先秦版本間的關係:以齊景公病久的故事為例<br><br>梁濤 中國人民大學<br>二重證據法:疑古與釋古之間——以近年出土文獻研究為例<br><br>林啟屏 國立政治大學<br>敘述與詮釋:出土文獻研究之反省<br><br>Bernhard Fuehrer(傅熊)University of London<br>What’s in a Title<br><br>Dirk Meyer(麥笛)Oxford University<br>Written Form and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n Early China: When Text Becomes Performance<br><br>黃樸民 中國人民大學<br>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之綜合研究<br><br>林素清 中央研究院<br>從簡帛〈內禮〉、〈昔者君老〉、〈為吏之道〉等文獻看儒家的忠孝觀<br><br>林素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br>從「禮樂」的分合與特性論〈性自命出〉「道」四術或三術的迷思——兼論相關學者的研究方法<br><br>劉國忠 清華大學<br>竹簡背面信息與竹簡編聯——以清華簡整理為例<br><br>李銳 北京師範大學<br>對出土簡帛古書學派判定的思索<br><br>郭梨華 東吳大學<br>研究、思考與中國哲學之路──就出土文獻對中國哲學研究之啟發為主<br><br>Kenneth W. Holloway(郝樂為)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br>Using Guodian Manuscripts to Read Buddhist Sutras: New Sources for Understanding How Buddhism Was Received in China<br><br>Mark Csikszentmihalyi(齊思敏)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br>Reverse-engineering Early Confucianism: Comparing Methodologies based on Traditional Accounts of Text Formation with Those Based on Excavated Texts<br><br>鄭吉雄 國立臺灣大學<br>試論子思遺說<br><br>歐陽禎人 武漢大學<br>從《保訓》的「中」到《中庸》的「中」<br><br>丁四新 武漢大學<br>文本與思想:以簡帛《老子》、《周易》為例<br><br>黃冠雲 國立清華大學<br>從一個同見於《六德》和《五行》的重疊詞說起<br><br>廖名春 清華大學<br>帛書《要》篇補釋<br><br>范麗梅 中央研究院<br>或極焉生──上博〈亙先〉體用化生的三種理型<br><br>劉笑敢 香港中文大學<br>莊子考證及其方法問題的思考<br><br>姚治華 香港中文大學<br>One, Water and Cosmogony: Reflections on the Rg Veda X.129 and the Taiyi sheng shui(一、水與宇宙生成論:反思《梨俱吠陀》X.129 和《太一生水》)<br><br><br>附檔中有議程表和摘要<br><div class=upfilea><A TARGET=_blank HREF=viewfile.asp?DownID=6358&DownAction=DownAction&PUserName=佛客使><img border=0 onload=javascript:DrawImage(this); src=images/affix.gif>「簡帛文獻對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論啟示」工作坊.pdf</A></div><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簡帛文獻對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論啟示」工作坊 (香港中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