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復旦大學校慶科研報告會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專場舉行
5月14日下午2時,復旦大學建校117週年暨第56屆科研報告會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專場以綫上的方式舉行,本場校慶報告會由中心主任劉釗教授主持,中心八位老師作了專題報告。
陳劍教授報告的題目是“與清華簡《五紀》相關的兩個字詞問題:‘蠲’與{統}”,陳先生為《五紀》及其他戰國簡中的“(蠲)”找到了更早的字形來源,並據此分析了“蠲”的詞義;《五紀》及其他戰國簡中與“”相關的幾例字形,以往多讀為“綜”,陳先生據文意及用例提出了新的意見。
張小豔教授報告的題目是“敦煌寫本伯2044號背詩偈作者考”,張先生繫聯相關材料,首先考證出伯2044號背《勸善文》(三囑歌)的作者,進而指出伯2044號背所抄《詩偈》八首與《勸善文》作者當為一人。張先生還分析了《詩偈》八首寫成時間、內容構成及作者的前後經歷。
廣瀨薰雄研究員報告的題目是“雲夢鄭家湖274號墓出土秦木觚初探”,廣瀨先生介紹了鄭家湖274號出土木觚的形製、基本內容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接著考釋出了幾例難以辨識的形體,最後,廣瀨先生結合木觚的內容,分析了該墓的時代及墓主人的身份。
張富海副教授報告的題目是“‘冘’、‘甚’的諧聲類及相關古文字釋讀”,張先生根據“冘”、“甚”的諧聲系列,構擬了二者的諧聲類,並據此檢驗、校正了相關古文字的釋讀,對以往存在問題的說法提出自己的見解。
蔣玉斌研究員報告的題目是“研讀殷墟卜辭應重視刻寫的層次性”,甲骨上的文辭一般是多個層面的疊合,研讀時應引起重視。蔣先生從“單字”“佈局與行款”兩方面舉例說明,通過分析其中原刻與改刻、刮削與缺刻、不同刻次的粘合等現象,解決了甲骨文辭釋讀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周波教授報告的題目是“張家山漢簡《秩律》簡453拼綴與釋讀——兼論秦至漢初上郡、隴西郡相關政區問題”,周先生根據重新拼綴的《秩律》簡453紅外圖版,結合《秩律》縣名的排列規律,新釋並擬補出了屬秦漢上郡、隴西郡的幾個地名,進而分析了秦漢時期上郡、隴西郡郡治的變更及其背後所反映的政區地理問題。
任攀青年副研究員報告的題目是“‘伐閱名籍墨將’‘功勞墨將名籍’釋義——漢語‘OVH’複合名詞補說”,任先生臚列以往諸說,結合漢簡及相關語法研究成果,分析了“伐閱名籍墨將”與“功勞墨將名籍”的含義,指出“功勞墨將名籍”的結構即“賓語(O)”+“動詞性成分(V)”+“中心語(H)”,“伐閱名籍墨將”屬其變體(OHV)。
汪少華教授報告的題目是“《俞樾全集》整理經驗談”,作為該書的主編,汪先生結合親身經歷,分享了《俞樾全集》在整理過程中經驗與收穫。汪先生指出,大型古籍整理,充足的審核時間、細緻全面的審核流程十分重要,這些工作在《俞樾全集》的整理中得到充分體現。
本場報告會持續了三個多小時,主持人劉釗教授最後作總結。中心師生共七十餘人參加了本次報告會。
疫情期間,中心學人克服種種困難,不忘初心,堅持科研,始終奮戰在學術研究的前綫。秉持堅定的信念和踏實的學風,力爭多出佳作,多出精品,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復旦大學的117年校慶。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57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