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趙家棟 付義琴:《敦煌變文校注》識讀語詞散記
在 2009/11/14 14:53:37 发布

《敦煌变文校注》识读语词散记

 

赵家栋 付义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提要  结合中土文献和佛经材料对《校注》中的部分语词校注及待考词语“粗牞 ”、“团估”、“梭梭”、“芳拨”等作了尝试性的延证考释,以补现今敦煌变文语词考释的不足。

关键词  粗牞 团估 梭梭 芳拨

 

对敦煌变文中的疑难词语的考释,前辈学者已经作出了巨大的成绩。在识读张涌泉、黄征二位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以下简称为《校注》)过程中,笔者不揣浅陋,对《校注》中的部分语词校注及待考词语作了尝试性的延证考释。然笔者研习敦煌文献时间不长,在其延证考释中难免有寡证难明、晦涩不通的之处,烦请博雅之士斧正。

 

  粗牞 

象儿取得荆杖到来,数中拣一条粗牞,约重三两便下是。(《舜子变》201·12①)

《校注》:牞,见于《玉篇》:牞,牛大力。音居求切,恐未合文义。

按:“牞”当为“朸”之讹。手写体中木旁承上字连书作 相似而讹。“朸”是“棘”的异体。《诗经·小雅·斯干》:“如矢斯棘。”“棘”韩诗作“朸”。《说文·木部》“朸”字王筠句读:“朸,《毛诗》作棘。”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卷上:“勒、棘、朸,并通字。”《老子》:“师之所处,荆棘生焉。”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师之)所处,楚朸生之。”《水经注·淯水》:“棘水自新野县南流入淯水,谓之力口。棘力声相近,当为棘口也。”《广雅·释器》: “,勒也。”在敦煌写本中,棘常作 。《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唐写本《毛诗故训传》(伯二五二九)与唐写本《鄁栢舟故训传第三毛诗国风郑氏笺》“棘” 皆作“”。《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其实之食。”及《诗· 唐风·葛生》:“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唐写本《毛诗故训传》(伯二五二九)“棘” 皆作“”。陆德明《经典释文》“棘,从两,俗作‘’”  ,《集韵》:六直切,入职来。朸,《广韵》:林直切,入职来。可知“朸”、“”声韵皆同,“朸”是“ ”之借,“又是“棘”之俗写。“ 朸”又可从棘作“”,《广韵·职韵》: “,赵魏间呼棘。”《集韵·职韵》:“,赵魏之间谓棘曰。”“粗朸”即为“粗棘”, “粗棘”与上文“荆杖”相对,指较粗的带刺的荆,由此则文义允洽。

  囗我

 论(轮)祗此不绍,作个师僧,囗我他人!(《难陀出家缘起》591·13

《校注》:缺文原卷作“*”,未详何字,待考。

按:此处“*”当是搭的草书,“我”当为乘之草书误录。“乘”、“我 ”草书相似,常常致误,项楚先生已有发凡。“搭乘”应是同义连文,搭亦有“乘”义,唐廖融《梦仙谣》:“星稀犹倚虹桥立,拟就张骞搭汉槎。”宋苏轼《论高丽进奉状》:“仍与限日却差船送至明州,令搭附周便海船归国,更差人船津送。” 佛教中常以乘舟渡河来喻佛法渡人,这里“搭乘”意为拯救超渡。全句意为“好端端的一个眼前轮王不去继承,却做了个僧人,拯救超渡别人。”由此文意允洽。

三  团估

经内自云团估价,六殊(铢)可以买婆娑。(《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二)》721·10

《校注》:团估,同义连文,估量义。《朱子语类》卷九:“高祖也知他必不杀,故放得心下。项羽也是团量了高祖,故不敢杀。”“团量”义同。

按:校注释义不误,但团何以有估量义?“团”当为“揣”之借。揣,《集韵》有“徒官切”音,为定母平声桓韵。团,《广韵》有“度官切”音,也为定母平声桓韵。再有古籍中从专()得声的字与从得声的字常可互借,“揣”通“团()”,《文选·马融<长笛赋>》:“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李善注:“揣与团古字通。”“揣”通“抟”。《淮南子·俶真训》:“其袭微重妙,挺挏万物,揣丸变化,天地之间,何足以论之?”杨树达证闻:“下文云:‘提挈阴阳,嫥捖刚柔。’注云:‘嫥捖,和调也。’揣丸与嫥捖同。”其实“团估”与“揣估”同,“团量”与“揣量”同。估、量同义,“揣估”与“揣量”同义。“揣估”文献不常见,而与其同义的“揣量”文献中常见,《宋书·郑鲜之传》: “若舆驾造洛阳而反,凶丑更生揣量之心,必启边戎之患。”唐刘禹锡《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执文章权衡以揣量多士。”唐以后文献中表“估量”义的“团”或“抟”习见

1)非不多情,自僝自僽,争奈他家不自由,我团着情取个从今后为伊瘦。(《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卷四)

2)旧日做下的衣服一件小,眼慢眉低胸乳高,管有兀谁厮般着,我团着这小妮子做破大手脚。(同上卷六)

3)眼来眼去又无言,教我怎生团。(晁元礼《少年游》词)

4)伯泰《大事记》忒藏头亢脑,如抟谜相似。(《朱子语类》卷一百五)

5)若是屈曲之说,却是圣人做一个谜与后人猜抟,决不是如此。(同上卷六十七,笔者按:原书“抟”作“搏”,“搏”当为“抟”之繁体“摶”之误)

  梭梭

 双眉郁郁入敷鬓,两耳梭梭垂埵轮。(《双恩记》 940·5

按:《校注》未注,黄征先生将其列入《变文字义新待质录》。“梭梭”一般指往复如梭,形容频繁。如金商衟《新水令》套曲:“眼皮儿不住了梭梭跳,料应他作念着。”然此义于此处显然不恰。此处“梭梭”当为联绵词,表下垂貌,与“惢惢”、“髿髿”音义相近。惢,《广韵》有“苏果切”一读,为心母上声果韵,梭为心母平声戈韵,髿为心母平声戈韵。“惢惢”又与“橤橤”同,《文选·左思<魏都赋>》:“先生之言未卒,吴蜀二客,焉相顾,焉失所,有靦瞢容,神惢形茹,弛气离坐,愐墨而谢。”李善注:“字书曰:蘂,垂也,谓垂下也。惢与蘂同。”“橤橤”意为垂落貌,《文选·卢谌 <时兴>诗》:“摵摵方叶零,橤橤芬华落。”李善注引《字书》: “橤,垂也。”吕延济注:“橤橤,垂落貌。”“髿髿”意为发垂貌,宋苏洵《答二任》诗:“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一本作“”,宋陆游《闲中戏书》诗之三:“钓竿风月寄沧州,醉发荻叶秋。”又作“衰衰”,《释名·释兵》:“ 绥,夏后氏之旌也,其形衰衰也。”《释名·释宫室》:“桷……和谓之榱,在檼旁下列,衰衰然垂也。”《释名》此两例之“衰衰”,其义当为“下垂貌”,加貌词缀“然”修饰动词之“衰衰然”即标明“衰衰”之义。“衰衰”又可写作“ 蓑蓑”,《文选·张衡<南都赋>》:“布绿叶之萋萋,敷华叶之蓑蓑。”李善注:“蓑蓑,下垂貌。”所以,“两耳梭梭”意为两耳广大修长成下垂之貌。

  芳拨

     剑树千寻以()芳拨,针刺相揩;刀山万仞横连,谗(巉)岩乱倒;猛火掣浚似云吼,咷踉满天;剑轮似明月,灰尘扑地。(《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1031·20

《校注》:“以”字疑为衍文(或下句脱一字,参下校),“剑树千寻芳拨”与下“刀山万仞横连” 俪偶。原校“以”为“似”,以“似芳拨”三字属下读,误。又芳拨,疑即“芳发”,“拨”为“发”的增旁字。敦煌本《搜神记》王景伯条:“时太守死女闻琴声哀怨,起尸听之,来于景伯船外,发弄钗钏。”“发弄”当作“拨弄”,则是 “拨”省旁作“发”,可以互参。此处以树喻刀剑,“芳发”指枝叶之生长发生,盖以喻刀剑之密集也。袁宾谓“芳拨” 应作“旁魄”,广大、广被义,亦是一说。

按:《校注》以“芳拨”为“芳发”,“指枝叶之生长发生,盖以喻刀剑之密集也”。并备列袁宾一说“谓‘芳拨’应作‘旁魄’,广大、广被义,”初看似大义端然,然细味文句则意理难通,其实原校‘以’为 ‘似’不误,似不必拘泥于‘剑树千寻芳拨’与下‘刀山万仞横连’俪偶。依文例当为“似芳拨”,此有四句,除第二句是直接用“横连”描写“万仞刀山”外,一、三、四句用“似芳拨”、“似云吼”、“似明月”分别比拟“千寻剑树”、 “掣浚猛火”、“剑轮”的形、势、光。“芳拨”应为“方鏺”,变文中方、芳常可互用,或芳不烦改字。芳(方)有并连、横连之义,且可与“连”连文为“方连”,《资治通鉴·汉纪》:“操军方连船艋,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变文中有芳、耸对文,《降魔变文》:“忽于众中化出大树,婆娑枝叶,蔽日干云,耸干芳条,高盈万仞。”此处的“芳条”是指枝条并连横生,拨为鏺之借,鏺是古代一种芟除草棘的农具,其主要外形特征是两边有象剑一样的刃。《说文·金部》:“鏺,两刃,有木柄,可以刈草。读若拨。”段注:“两刃如剑然,两边有刃。”《六韬·农器》:“春鏺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田畴,其战,步兵也。”元王祯《农书》卷十四:“鏺,其刃长余二尺,阔可三寸。横插长木柄内,牢以逆楔。农人两手执之,遇草莱或麦禾等稼,折腰展臂,迎地芟之。”综上可知“芳拨”应为“芳(方)鏺”,“剑树千寻以()芳拨,针刺相揩”意为千寻剑树象并连的鏺一样,针刺相互揩摩。

 

 

①括弧内篇名为《校注》中篇名,“·”前后的数字分别为《校注》中页数和该页行数。下同。

②参见项楚《变文字义零拾》,《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二辑。

③此处所举例句转引自蒋冀骋、吴福祥著《近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76页。

 

参考文献

[1]蒋礼鸿  1997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补定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征 张涌泉  1997  《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

[3]    2000  <变文字义待质录>考辨》,《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第一辑),上海教育出版社。

[4]蒋冀骋  2006  《敦煌文献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陈秀兰  2002  《敦煌变文词汇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

 

View the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in Dunhuang Bianwen Jiaozhu during reading it

ZhAO Jiadong    FU  Yiqi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 tan Hunan 411201)

Abstract:Applying to the secular literature and Buddhist scripture, we View the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in Dunhuang Bianwen Jiaozhu(《敦煌变文校注》) during reading it .These words contain Culi(粗牞),Tuangu (团估),Suosuo(梭梭),Fangbo(芳拨) and so on. and make up the insufficient of explaining words in Dunhuang Bianwen.

Keywords:);Culi(粗牞); Tuangu(团估); Suosuo(梭梭); Fangbo(芳拨)

 

 

点击下载word版:

0550《敦煌变文校注》识读语词散记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admin 在 2009/11/14 14:54:43 评价道:第1楼

    本文首發於《中國語文》2008年第3期。

  • anqing 在 2009/11/14 16:45:58 评价道:第2楼

    第一条“牞”为“朸”之误,曾良先生《敦煌文献字义通释》91页已有论述

  • 无为中人 在 2009/11/15 9:47:34 评价道:第3楼

    anqing:
    第一条“牞”为“朸”之误,曾良先生《敦煌文献字义通释》91页已有论述

    当时写这篇文章时,确实没有看到曾良先生的论述。我们是04年硕士毕业后才开始转向敦煌文献语言研究,我首先是看了三年他人敦煌文献的校录本和相关研究,直到06年开始整理阅读语词札记,写成几篇小文章。由于刚接触这个领域不久,对前人的论述未能通览,很不应该。记得这篇文章曾在06年10月(重庆 西南大学)中国训诂学会年会上交流,现在查看当时的通讯录,曾良先生也参加了,不知当时先生注意到我的小文与否?后来我还将几篇拙文分别邮寄给项楚先生、蒋骥骋先生、董志翘先生、汪维辉先生、李运富先生审读,他们有的给了修改意见,也没有提供曾良先生的论述。现在看来似有抄写之嫌。不过我们的论述虽然结论相同,但具体相较曾良先生论述,也有不同。我觉得我们用了《水经注》用例、敦煌文献的异文和《集韵》的音切。特别是敦煌文献异文更能说明敦煌变文用字情况。这些曾良先生都未曾提及。当时未能看到曾良先生的论述,非常遗憾。在这里应该对曾良先生表示歉意!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