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門大學中文系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沈培教授作講座(附講座視頻鏈接)
鍾馨
近期,各校紛紛開展綫上講座活動,我中心將陸續分享“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相關講座,敬請期待!
本講座視頻經主辦方和主講人授權發佈。
2020年7月16日晚,香港中文大學沈培教授應厦門大學中文系邀請爲廣大觀眾作了綫上講座。講座分爲上下兩講,分別是“出土本和傳世本古書對讀舉例”和“談談語法觀念和知識在研讀戰國竹書中的作用”。此次講座由厦門大學中文系葉玉英副教授主持,共一百餘位觀眾參加。
第一講,沈培教授通過仔細對讀《詩·權輿》的簡本與毛詩本,揭示了兩種版本在詩旨、斷讀、字詞方面的差別。講座主要圍繞三個方面的問題來討論。一,關於簡本“始也於我夏屋渠渠”的讀法,沈培教授提出了“始也於”讀爲“始也乎”的看法,同時闡述了“始也於(乎),我夏屋渠渠”的新讀法對詩旨的影響。二,關於毛詩本“於我乎”的理解,沈培教授將《詩經》中跟“於我”有關的詩句放在一起考慮,認爲“於我”和“於焉”關係密切,“於我”可以理解爲“於焉”,表示“在那裏”,進而可理解爲“在那個時候”,同時對毛詩本“於我乎”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推測。三,關於毛詩本的“不承權輿”與簡本的“不爯(稱)權輿”,沈培教授認爲兩者表達含義不同,不宜將它們趨同,但不否認“爯”與“承”相通的可能。
第二講,沈培教授通過列舉安大簡《詩經》、清華九《禱辭》、《治政之道》等出土文獻資料和眾多傳世古書中豐富而有力的例證,說明了語法觀念和知識在研讀戰國竹書中的作用:傳世古書中的語法現象可以在出土文獻中得到更準確、更豐富的體現;能夠幫助解決過去一些有爭議的語法問題;可以幫助糾正釋讀竹書中的一些錯誤,更加準確地理解竹書內容。
提問環節,沈培教授就兩場講座中的相關問題與在綫師生進行了熱烈交流,並向大家推薦了古漢語語法學習的書籍和方法。
附講座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t3121unea8k.html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559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