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蘇建洲教授《新訓詁學》出版(附自序)
在 2020/6/14 13:15:36 发布

苏建洲教授《新训诂学》出版(附自序)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苏建洲教授所著《新训诂学》已于2020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平装16开,定价人民币78元。本书为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简体字版本。

 

    

 

 

 

《新训诂学》

作者:苏建洲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5

装帧:简体横排,平装16

定价:78

ISBN978-7-5325-9582-2

 

作者简介

 

苏建洲,台湾台南市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现为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学术专长是古文字学,撰有《上博楚竹书文字及相关问题研究》、《楚文字论集》、《清华二〈系年〉集解》等书,并在学术会议及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也曾在电视节目“国民汉字须知”担任文字解说专家,并入围“电视节目金钟奖”。

 

内容介绍

 

该书由作者根据学界较新的训诂学研究成果撰写,适合中文系师生、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参考。

训诂学是一门综合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校勘学、语源学的学科,为了让读者一窥训诂学的堂奥,本书除了介绍最新的理论外,还搭配了重要的训诂例证和学生常犯的错误,力求理论与教学紧密结合。为让学生了解“二重证据法”的面貌,同时对甲骨、金文、楚简、秦简、汉简的内容有初步认识,书中例证包含很多出土文献,每条例证都附上解释与翻译。用语浅显平易,清晰易懂,引用典籍古文尽量附上翻译,避免掉书袋。

该书除了可作为各大学讲授训诂学时的教材,对于从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以及对国学感兴趣的读者,都是案头必备的专业参考书籍。

 

专家推荐

 

苏建洲先生学有本源,继承了训诂学优良传统。《新训诂学》“新”在与时俱进,注重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新”在融入多年教研心得,针对台湾大学生常见问题,深入浅出地阐释训诂学理论与方法。值得大陆学生和训诂爱好者阅读、学者参考。

——复旦大学教授  汪少华

 

该书有四个突出的优点:一是作者有丰富的训诂实践经验,所举例证或为前人的典范考证,或为自己亲手所得,大多精当切实。二是作者熟悉出土文献,善于运用新出土资料作为对传世文献的补充和验证,大概是目前所见同类著作中最为关注出土文献的一种。三是作者熟悉闽语,特别善于运用方言作为训诂学的资料,让人产生道不远人的亲切感。四是作者能够走出“象牙塔”,关注普通读者尤其是中小学课本中的训诂问题,这对于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想这本书的出版,不但可以给大陆训诂学的初学者指示门径,也可以给大陆的同行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西南大学教授  孟蓬生

 

传统小学之训诂学之“新”,既有向汉语历史词汇学、词汇史、语义学乃至阐释学等现代学科转化接轨之“新”,亦有材料、视角与方法之“新”。本书所论,可见当今在古文字学与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已深受语言学影响这一大背景之下,奋战于此领域之第一线学者所认识之训诂学之“新”。

——复旦大学教授    

 

    

 

新版序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

    第二节 训诂学的运用与效用

        一、?有助于阅读古书

        二、?用于整理古籍?

        三、?有助于编纂辞书

        四、?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第三节 从事古籍训诂需要具备的知识

        一、?文字学(古文字学)

        二、?声韵学

        三、?语法学?

 

第二章 古籍注释概论   073

    第一节 古书注释的名称

        一、?

        二、??

        三、记?

        四、解?

        五、?

        六、?

        七、?

        八、?

        九、?

        十、?正义

        十一、?章句

        十二、?音义?

    第二节 古书注疏常用的术语

        一、?某,某也;某者,某也

        二、?曰、为、谓之、之谓

        三、?

        四、?言、此言、言此者?

        五、?

        六、??

        七、?之言、之为言?

        八、?词、辞?

        九、?属、别

        十、?读若、读如?

        十一、?读为、读曰、某与某同、某与某通

        十二、?当为、当作?

        十三、?浑言、析言;统言、通言;散言、对言;散文、对文?

        十四、?通语、凡语?

        十五、?互文?

        十六、?古今字?

    第三节 古书训诂的内容

?        一、?解释词义?

        二、?串讲文意

        三、?说明修辞手法

        四、?分析句读?

        五、?阐述文法

        六、?解释用典?

        七、?讲解典章制度

        八、?考证古音古义

        九、?序事考史

        十、?记载地理

        十一、?发凡起例?

 

第三章 词义的引申   136

    第一节 和{词}是两个层次的符号

    第二节 词义与训诂学的关系

    第三节 词义引申与引申的规律

        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二、?词义引申的规律?

 

第四章 训诂的方法之一:以形求义  185

    第一节 形训的定义与资料的来源

    第二节 《说文解字》与形训

    第三节 古文字材料与形训

    第四节 形训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之二:因声求义  223

    第一节 因声求义的类型

    第二节 因声求义的例证及缺点

    第三节 因声求义的原理及限制

    第四节 因声求义的运用之一:右文说

        一、?右文说的源流

        二、?右文说的缺点?

    第五节 因声求义的运用之二:同源词

        一、?同源词的定义与称名?

        二、?同源词的推源与系联?

        三、?推求语源、系联同源词的方法?

    第六节 因声求义的运用之三:联绵词

        一、?联绵词的定义?

        二、?联绵词起源?

        三、?联绵词的特征?

        四、?联绵词在训诂学上的应用

 

第六章 训诂的方法之三:破假借  309

    第一节 通假字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破通假还本字的范例

    第三节 妄说通假的例证

 

第七章 其他训诂方法  339

    第一节 同义词辨析

    第二节 根据对文的句式结构探求词义

    第三节 根据异文探求词义

    第四节 根据方言探求词义

 

新版序

 

学术研究是需要持续精进、不断修炼的一份工作,有兴趣的人乐在其中,经年累月不觉其苦,如同《礼记·学记》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笔者资质驽钝,虽然平常教学与家庭事务十分繁重,但对新出土的材料依然保持关注,每次看到学者专家精彩的说法,我总想收进自己的书中,与读者分享,希望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精辟观点论证的精妙,更期盼能促进语文知识的长足进步。

拙著《新训诂学》自2014 8 月出版以来,有幸得到读者朋友的支持,销售成绩还算差强人意。2016 年第一版即将销售告罄时,我进行了微幅的增订。今年(2018 年)第二版又即将销售完毕,正好我手边积累了不少材料,于是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订补,共计八十余处的更动。这次的更动内容,除了最新材料的补充,比如2017 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七册、《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五册之外,也补充了不少20172018 年期刊论文中特别重要的观点。另外,我一直感到身为大学中文系的老师不应该只是关在象牙塔作研究,对中学的语文教育也应该有所关心,因此这次的订补有不少是笔者与现任初高中老师对中学语文课本疑问的讨论。比如《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高中教科书直接将汶汶释为肮脏、污秽,令人摸不着头绪。《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有高中老师问我注释为享用如何理解?顾炎武《廉耻》松柏后凋于岁寒后调解释为不凋合理吗?《诗·蒹葭》毛传:逆流而上曰遡洄。顺流而涉曰遡游。但是遡游如何能理解为顺流而涉呢?此外,2018 年大学学测语文作文的范文是杨牧的《夭》。考题问到:作者描写春天的美丽新世界,但诗题为何命名为《夭》?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对的字形、词意演变有所掌握才能充分回答这个问题。以上的疑问在本书中都有所讨论,期待读者能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翻阅,领略训诂学令人拍案叫绝的严密逻辑。

 

苏建洲谨志       

二〇一八年六月于彰化师大国文系

 

 

    

 

作者在台湾师大读书的时候,受到业师季旭升教授的启发,对文字、训诂之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有幸忝为中文系的老师,对这门学问的热情仍一本初衷,未曾冷却过。我在系上担任文字学与训诂学的教学工作,由于文字学本来是我的专业,加上有不少质量极高的论著可作为上课教材,所以教学上并无太大问题。但训诂学则不然,这门课的命运比较乖舛,有些中文系只开设一个学期两学分,也有中文系完全没有训诂学课程的,加上研究所笔试所占分数比例较低,所以训诂学长期以来受到比较大的冷落,也因此未见专业人士撰写新的教科书,而沿用资料老旧的教科书的结果,更让学生对训诂学提不起兴趣。

笔者担任训诂学的教学工作至今约十年,深知训诂学是用一门综合文字学、声韵学、文法学、词汇学、校勘学、语源学等等的学科,这门课开设在中文系大四是有原因的,基本上是历年学习成果的总检验,也是总复习,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只是缺少一本与时俱进、深入浅出的教科书来让学生一窥其堂奥,因此笔者在平时研究与教学过程中,遇到重要或是有趣的训诂例证便随手摘录,现在觉得分量足够了,便委托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将这些内容整理出版。笔者在撰写这本教科书时大致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1?所谈训诂学理论是根据学界较新的研究成果。

2?所举例证多根据笔者讲授相关课程时学生常犯的错误,力求教科书与教学现场紧密结合。

3?用语务求浅显平易,清晰易懂,引用典籍古文尽量附上翻译,避免掉书袋。

4?为了让学生了解二重证据法的面貌,同时对金文、楚简、秦简、汉简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书中例证包含不少出土文献,每条例证都附上了解释与翻译。

这本教科书是渐次完成的,并非一步到位,历年的初稿在课堂上与学生多有讨论,尤其是彰化师大国文系103 级的同学对拙书的最后定稿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对笔者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也订正了不少错别字,笔者非常感谢。

最后,期盼读者能通过这本教科书重新认识训诂学的重要性与趣味性,这样我们十年磨一剑也算有点价值了。

 

苏建洲?谨志    

二〇一四年六月彰化师大国文系

 

    

 

 

 

 

 



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提供书讯!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