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臺師大林素英教授新書出版暨臺北國際書展新書發表會預告
在 2018/2/5 15:40:09 发布

臺師大林素英教授新書出版暨臺北國際書展新書發表會預告

 

《禮記》〈經解〉連續八篇中的先秦儒學思想:

〈經解〉連續八篇結合相關傳世與出土文獻之研究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Thought of “Li Ji”(Ritual Records):

The Study of Eight ‘Jing Jie’ Unions which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and Unearthed Academic Literature

 

【書影】

 

【書籍簡介】

以〈經解〉、〈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閑居〉為核心,整合相關傳世文獻與戰國簡文之內容,論述子夏與子張學派如何闡發儒學,再以相同方法,以〈坊記〉、〈中庸〉、〈表記〉、〈緇衣〉為核心,論述子思如何闡發孔子之思想,填補孔子到孟子之間儒學發展史上之空白。此外,再以《荀子》之禮治思想為主軸,通貫《禮記》〈經解〉起連續八篇之內容,論述子夏、子張、子思及荀子,都依循從勸學習禮出仕為政實踐禮義之系列過程,繼承轉化孔子思想之儒學系統,以豐富先秦儒學,乃至先秦學術發展史之內容。

 

 

【作者簡介】

林素英,臺灣省新北市人,195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著有:《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以上文津出版社)、《從《郭店簡》探究其倫常觀念——以服喪思想為討論基點》、《禮學思想與應用》(以上萬卷樓圖書公司),普及著作《甜蜜的包袱——《禮記》》、《陌生的好友——《禮記》》(以上萬卷樓圖書公司)、《少年禮記》(漢藝色研)。另有《詩經》、《史記》及先秦學術思想研究單篇論文數十篇。

 

【書籍目次】

導 論

一、本書之研究緣起

二、本書之研究目的

三、本書之結構組織

四、本書之特點

上編:〈經解〉連續四篇之先秦儒學思想討論

壹、「以禮為宗」的〈經解〉思想分析:與傳世文獻及戰國簡文相驗證

一、前言

二、孔子以「六經」(六藝)為教的相關問題

三、〈經解〉旨在提示人君設教之重點

四、〈經解〉與相關傳世文獻相驗證

五、〈經解〉與相關戰國簡文相驗證

六、結論:此篇之紀錄與子夏學派有關

 

貳、《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思想析論:與《論語》政治人才觀相驗證

一、前言

二、為政之鑰在於掄才有道

三、庸人/斗筲之人不足用

四、士為治國之重要基層

五、君子為治國之中堅

六、賢人/善人(成人)為國之大臣

七、聖人上體天道以治國

八、結論:政治之良窳繫於從政者之素質

 

參、「人道」思想探析:以〈性自命出〉與《禮記》相關文獻為討論中心

一、前言

二、「人道」與「道」之關係

三、聖人設教調理心性情志以立人道

四、教育內容以《詩》《書》禮樂為主

五、《詩》《書》禮樂之性質與立人之道的關係

六、結論:「人道」之理想透過為政而上達於「道」

 

肆、上博簡〈民之父母〉思想探微:兼論其與〈孔子閒居〉的關係

一、前言

二、〈民之父母〉對為政者之要求

三、民之父母須先達於禮樂之原

四、以「五至」積極詮釋為政之形上原理

五、以「三無」遮詮表達為政之最高形上原理

六、從「五起」之差別論〈民之父母〉與〈孔子閒居〉之關係

七、「民之父母」以三王之「三無私」明示為政者應取法之德

八、結論:為政者應以成為「民之父母」為理想

 

伍、〈仲尼燕居〉、〈孔子閒居〉與〈論禮〉纂輯之比較:以〈民之父母〉為討論中介

一、前言

二、從資料成篇析論〈民之父母〉、〈孔子閒居〉與〈論禮〉之纂輯關係

三、從篇章結構思想析論〈仲尼燕居〉、〈孔子閒居〉與〈論禮〉之纂輯情形

四、結論:〈仲尼燕居〉與〈孔子閒居〉以纂輯較優而流傳較廣

 

陸、《禮記》〈經解〉連續四篇之儒學思想發展:結合戰國簡文與《荀子》之討論

一、前言:以《禮記》〈經解〉連續四篇觀察儒學發展之可能

二、從〈經解〉觀察孔子重「學」思想在戰國時期之發展

三、從〈哀公問〉觀察孔子「政以行禮」思想在戰國時期之發展

四、從〈仲尼燕居〉、〈孔子閒居〉、〈民之父母〉與《荀子》觀察孔子禮學思想在戰國時期之發展

五、結論:荀子上承孔子禮學思想而注重禮義

 

柒、從「禮樂」的分合與特性論〈性自命出〉「道」四術或三術的迷思:兼論相關學者的研究方法

一、前言

二、學者對於「道」相關問題的討論及研究法運用之反思

三、從「禮樂」之分合特性以解讀〈性自命出〉的「道」

四、結論:深入禮樂內涵以修道、成道

 

下編:〈坊記〉連續四篇與先秦儒學思想之相關討論

捌、〈坊記〉治政之道探析:兼論其與郭店儒簡之關係

一、前言

二、「禮」的消極規範可上承《論語》之為政思想

三、〈坊記〉強調人倫之防的治政之道結構思想

四、〈坊記〉與郭店儒簡思想之相關

五、結論:消極防弊為積極行道之先備要件

 

玖、〈中庸〉「治國有九經」思想探析:以〈坊記〉、〈表記〉、〈緇衣〉相印證

一、前言:〈中庸〉以治國有「九經」取得重要地位

二、施政之根本遵行天道以德修身

三、施政原則:以尊賢與親親為兩軸

四、施政步驟:始於「敬大臣」而終於「懷諸侯」

五、結論:治國之「九經」與〈坊記〉、〈表記〉、〈緇衣〉的治政之道相貫串

 

拾、〈表記〉政治思想探析:結合郭店儒簡之討論

一、前言

二、君子主敬修德以立本

三、君子以仁、義、報三者治天下

四、以舜為凱弟君子之表率

五、建立合宜的人臣事君之道

六、結論:〈表記〉與郭店儒簡思想之關係密切

 

拾壹、從《禮記》〈緇衣〉論孔子德刑思想與理想君道之轉化:綜合簡本與今本〈緇衣〉差異現象之意義

一、前言

二、「儀型文王」與孔子德治思想的意義

三、「儀型文王」與「明德慎罰」思想的聯繫

四、德刑思想轉化之時機

五、從〈緇衣〉「教之以德」章說明德刑思想之轉化

六、討論施政策略所據資料之取材問題

七、〈緇衣〉中的施政策略對孔子理想君道思想之承繼

八、結論:孔子秉持「明德慎罰」之觀念建立理想君道

 

拾貳、《禮記》〈坊記〉連續四篇與子思、《大戴禮記》禮治思想之關係

一、前言

二、《禮記》〈坊記〉連續四篇與子思禮治思想之關係

三、《禮記》〈坊記〉連續四篇與《大戴禮記》禮治思想之關係

四、結論:戴聖以此記錄子思在先秦學術發展之重要地位

 

拾叁、重構先秦儒學之發展:以〈五行〉〈性自命出〉〈中庸〉與荀子之批評為討論核心

一、前言:從郭店簡重構先秦儒學史之可能

二、郭店簡所凸顯心性論發展之情形

三、子思之「五行」新說與荀子之批評

四、荀子繼承〈中庸〉注重政治教化之系統以發展儒學

五、結論:荀子總結先秦儒學而下啟漢代儒學

 

拾肆、荀子禮治思想對孔子禮學思想之繼承轉化:與二戴《禮記》相對照

一、前言

二、二戴《禮記》禮治思想篇章之特質

三、從《荀子》與二戴《禮記》探究荀子禮治思想對孔子禮學思想之繼承與轉化

四、結論:荀子之禮治思想旨在實踐孔子之禮學概念

 

拾伍(附錄)、從《禮記》探究〈中庸〉之義旨:兼論〈中庸〉在朱熹以前儒學思想中的地位

一、前言

二、朱子之前〈中庸〉的地位

三、《中庸章句》大行而〈中庸〉之本義隱諱

四、〈中庸〉在《禮記》中之地位

五、從禮的特性掌握〈中庸〉之義旨

六、結論:中庸之道藉由實踐禮而體現

 

引用文獻

 

 

 

【新書發表會】
講者:林素英(臺師大國文系教授)

與談:林啟屏(政大中文系教授)

時間:10728日(四)14:00-14:45

地點:台北國際書展世貿一館?展位A333?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

 


    感謝陳姝伃女士惠賜信息!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