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寧:北大秦簡《公子從軍》重編校讀
在 2017/11/12 10:37:08 发布

北大秦簡《公子從軍》重編校讀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公子從軍》是北大藏秦簡中的一篇文學作品,共25枚簡,原無篇題,題目是整理者所擬。因為保存情況較差,朱鳳瀚先生根據“室內發掘”時的現場記錄與照片資料,對25枚簡的相對位置作出推擬,并作出連綴和釋讀。[1]筆者在拜讀學習之後,感覺仍有許多可商榷之處。

朱先生所作釋文、斷句如下:

囗囗上產囗囗中心不樂,爲此悲書,以啟公子,願相圖慮,同囗囗012)囗弗囗囗囗囗囗,牽有齎(賫)公子絏(紲)小帬一,公子有弗肯囗有囗(010)……之人,公子從(縱)不愛牽之身,獨不謉(懷)虖(乎)。公子何之不仁(009),孰爲不仁,愛人不和,不如已多,愛人不謉(懷),如南山北壞,壞而隄之。愛(008)心運運,??囗(005)非也,牽死即行。吾富最天下,嚋(壽)過彭刞(祖),謁報使者(006)。

……利之,多言不用,如多耕而弗種(004)……欲人勿智(知)也,季須直為此書奊訽(024)斄(嫠)女,軍中及舍人之所,斄(嫠)女弗欲也,死即行,吾不死斄(嫠)女不能兩見。視(025)不嘗苦,猶版載也。更上更下,產爲材士,死效黃土,安所葬此象之下(015)。南山有鳥,北山直(置)羅,念思公子,無柰(奈)遠道何。安得良馬從公子,纍囗(014)囗,何傷公子北(背)妾。囗囗枝瞀(茂)長者听之榦……之邊,從叔(淑)死之(013)。

妻牽未嘗敢得罪,不中公子所也。公子從軍,牽送公子錢五百,謂公子自以買(016),勿言邦孰智(知)之。堂下有杞,冬產能能。先爲不仁,囗公子所強入公子之故不媚(020)囗牽非愛此也,直欲出牽之所者(著),以傅公子身也。公子從軍,牽送公子,回二百(021)囗里,公子不肯棄一言半辭以居牽。牽去公子西行,心不樂,至死不可忘也。

牽(019)聞之曰朝樹梌樟,夕楬其英。不仁先死,仁者百嘗,交仁等也俱死(017)……問公子……子曰……公子取(018)囗,母數公子不仁,卜車萬負。牽非敢必朢公子之愛,牽直爲公子不仁也。有虫(022)西蜚,翹其羽,一歸西行,不智(知)極所。西行東思,沂囗囗囗公子囗囗囗囗(023)……若(026

從朱先生的連綴的情況看,仍不容樂觀,許多簡之間相連的句子無法通讀,而且內容和文意較為混亂,并不順達,大概仍存在編聯上的問題,不僅有文字缺失,還有缺簡。因為竹簡卷在泥土中散開堆積,彼此疊壓中會摻混移位,所以根據竹簡在泥土中的位置排序也不是完全可靠。

大致從內容來看,該篇是一個名叫“牽”的女子被她的家人強行嫁給一位公子,她非常愛這位公子,可公子不喜歡她,對她很冷淡。後來公子從軍東征,牽親自送他走,送給他一些東西,公子都不肯接受;送了二百多里地,公子沒對她說一句話,還很輕率地阻止,不讓她再送。公子走後,牽對公子非常思念,曾經想去尋找他;讓使者捎信到軍中問公子,希望他能回來,也被公子斷然拒絕,還說了很多絕情的話。因此牽非常傷心,埋怨公子“不仁”,所以寫了這篇東西來抒發心懷。第12簡里說“中心不樂,為此悲書,以啟公子。願相圖慮,同[心而]囗”,大概是本篇的最後一段的某一簡,說明牽作此書的目的,同時說明其原篇題可能就叫《悲書》。

根據這個思路,筆者嘗試根據文意重作一下編連、斷句,并在朱先生所作《釋讀》的基礎上略作解釋。

根據文意,該篇目前可見之簡大概可以分成四段,編連的簡次是:

第一段:020+016+010+021+019+017+009+008

第二段:022+023+024+025

第三段:014+013+018+006+015

第四段:012+005+026+004

 

【重編釋文】

以意補出之闕文加[]表示,補出的漏抄文字加【】表示,通假字正字加()表示,誤字正字加〈〉表示。

……勿言,邦孰智(知)之?堂下有杞,冬產(生)能能(薿薿)。先爲不仁,囗公子所,強入(納)公子之,故不媚(020)妻。牽未嘗敢得罪,不中公子所也。公子從軍,牽送公子錢五百,謂公子自以買(016),囗弗[]囗囗囗;牽有(又)齎(賫)公子絏(褻)小帬一,公子有(又)弗肯有囗(010)囗。牽非愛此也,直欲出牽之所者(著),以傅公子身也。公子從軍,牽送公子,回二百(021[]里,公子不肯棄一言,半辭以居牽。牽去公子西行,心不樂,至死不可忘也。牽(019)聞之曰:“朝樹梌樟,夕楬其英。不仁先死,仁者百嘗,交仁等也俱死”(017)……之人,公子從(縱)不愛牽之身,獨不謉(愧)虖(乎)?公子何之不仁(009)!孰爲不仁?愛人不和,不如已多;愛人不謉(愧),如南山北壞;壞而隄之,愛(008[]

……囗母。數公子不仁,卜〈千〉車萬負。牽非敢必朢公子之愛,牽直爲公子不仁也。有虫(蟲)(022)西蜚(飛),翹(遙)其羽;一歸西行,不智(知)極所。西行東思,沂〈泥(涕)〉[泣如雨]。公子囗囗囗囗(023)……囗,欲人勿智(知)也。季須(媭)直為此書,奊(謑)訽(詬)(024)斄(詈)女(汝)軍中及舍人之所。斄(詈)女(汝)弗欲也,【吾】死即行;吾不死,斄(詈)女(汝)不能兩見。視(025)……

南山有鳥,北山直(置)羅。念思公子,無柰(奈)遠道何!安得良馬,從公子(往),纍囗(014)囗何傷!公子北(背)妾,囗囗[]枝,瞀(茂)長者[]之榦……之邊,從叔死之。(013)問公子……[]子曰……公子取(018)……非也,牽死即行。吾富最天下,嚋(壽)過彭刞(祖)。謁報使者(006),不嘗苦。猶版載也,更上更下。產(生)爲材士,死效黃土,安所葬此象(佞)之下(015)。

囗囗上產囗囗,中心不樂,爲此悲書,以啟公子,願相圖慮,同[心而]012)……心運運,??囗(005)……若(026)……利之。多言不用,如多耕而弗種。(004

從重編後的情況看,該篇還有一些缺簡,但缺失不會太多。因為缺簡和缺文,此編連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有些連綴可能并不合適,故不敢必,但是能幫助我們比較清晰地了解該篇的大致內容。

 

【釋文校讀】

文中稱朱先生的釋讀為“《釋讀》”,筆者的看法以“◇按”出之。朱先生釋讀正確的不盡錄。

勿言,邦孰智(知)之:◇按:此句前有缺簡。當是說公子犯了什麼罪過,被牽家人知道了,就以此為要挾,要求公子娶牽為妻,這樣他們就不會去宣揚,國內就不會有人知道了。此乃“不仁”之舉,故下文言“先爲不仁”。

堂下有杞,冬產(生)能能(薿薿):《釋讀》:杞,應即枸杞。《爾雅·釋木》:“杞,枸繼。”郭璞注:“今枸杞也。”“能能”在此應讀作“能耐”。能,任也;耐,耐寒。《漢書·食貨志》“能風與旱”,顏師古注:“能,讀曰耐也。”《漢書·鼌錯傳》“其性能寒”,顏師古注:“能,讀曰耐也。”◇按:產,同生。能能,當讀為“薿薿”,草木茂盛之貌。《說文》:“薿,茂也。从艸疑聲。《詩》曰:‘黍稷薿薿。’”段注:“(《詩》曰:‘黍稷薿薿’)《小雅》文,《箋》云:‘薿薿然而茂盛。’《廣雅·釋訓》:‘薿薿,茂也。’”“冬生薿薿”即在冬天生長茂盛,是反常之象。在此用以比擬違背公子的意願。

先爲不仁,囗公子所,強入公子之,故不媚(020)妻:◇按:“先爲不仁,囗公子所”,“公”前闕文當是違逆、違背義。“所”當即《詩·大叔于田》“獻于公所”之“所”,《一切經音義》二引《三蒼》:“所,處也。”《廣雅·釋詁二》:“所,凥也。”這裡是指公子之家。入,納于。之,猶“焉”也,語已詞也。[2]“強納公子之(焉)”就是強行納于公子為妻,就是強迫公子娶牽。媚,愛也。《詩·思齊》:“思媚周姜”,毛傳:“媚,愛也。”又《下武》:“媚茲一人”,鄭箋:“媚,愛也。”這是牽說自己的家人,先做了不仁之事,違背公子所願,強行把自己嫁入公子之家,公子因此不愛這個妻子。牽的家人以要挾的手段強行把牽嫁給公子,這是公子和牽關係不和的根本原因。

牽未嘗敢得罪,不中公子所也:《釋讀》:由牽自稱“妻牽”知牽與“公子”二人已成夫妻。中,《管子·四時》“不中者死”,尹知章注:“中,猶合也。”《淮南子·原道》“動靜不能中”,高誘注:“中,適也。”所,在此本應是作動詞前邊的前置賓語用(如“所欲”、“所好”),現省去後邊的動詞。這句話是說,自己並非敢於得罪公子,非故意不能合乎公子之所欲。◇按:“妻”當屬上句讀。“所”仍當是居處,指公子之家。“不中公子所”當謂在公子家中沒有不適當的行為。

公子從軍,牽送公子錢五百,謂公子自以買016),囗弗[]囗囗囗:◇按:根據下文句例,“弗”前疑缺“公子”二字,後當補“肯”字,“肯”後之字疑是“受”之類的字,接受。此句或當補作“[公子][肯受有辭也]”,這是說公子從軍的時候,牽送給公子五百錢,囑咐公子自己用來買需要的東西,公子不肯接受而推辭了。

牽有(又)齎(賫)公子絏(褻)小帬一,公子有(又)弗肯囗有囗(010)囗:《釋讀》:絏同紲。今傳本《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負羈絏”,《說文》引此文中“絏”字作“紲”。“紲”與“褻”皆心母月部字,可通假。故今本《詩經·鄘風·君子偕老》“是紲絆也”,《說文》“褻”字下引作“是褻絆也”。《漢書·敘傳上》“思有短褐之褻”,顏師古注:“褻,謂親身之衣也。”帬,即裙。《說文》:“帬,下裳也。”亦見《釋名·釋衣服》。所以“絏(紲)小帬一”即“褻小裙一”,亦即貼身的小裙一件。◇按:“弗肯”後面可能也是“受”之類的字,是收下的意思,此句或當補作“公子有(又)弗肯[][辭也]”。這是牽在為公子送行的時候,先送給公子錢,公子不肯受而推辭;又送給公子自己貼身穿的小裙,公子又不肯受而推辭。這是牽傷心的原因之一。

牽非愛此也,直欲出牽之所者(著),以傅公子身也:《釋讀》:“此”即“所著”,當即牽所送公子之“絏(紲)小裙一”。直,特也。著,着也,即穿也。傅,附也。◇按:此句意思是,我不是喜歡這小裙才送給你,而是特別想拿出我所穿的衣服,讓公子穿在身上,表示不要忘記我。

公子從軍,牽送公子,回二百(021[]里,公子不肯棄一言,半辭以居牽:◇按:“回”是“回行”之省語,《說文》:“圛,回行也。” 段注:“謂回曲而行。”“里”前據文意補“餘”字。棄,置也,不肯棄一言,即不肯留下一句話,也就是路上沒對牽說一句話。居,止也,阻止意。半辭以居牽,就是用很簡單的話阻止牽不要再送了。

牽去公子西行,心不樂,至死不可忘也:◇按:作此篇的人是秦人,公子從軍是去與東方的國家作戰,故東行;牽送公子之後回家,是西行。

牽(019)聞之曰:朝樹梌樟,夕楬其英:《釋讀》:樹,種植。梌,即楓樹,一說為楸樹。樟,樟樹,又名豫章。楬,或當讀作竭。《廣雅·釋詁一》:“竭,盡也。”英,花也。《詩經·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毛傳:“英,猶華也。”此即朝生暮落之意。◇按:“梌”疑即當讀為“豫”,“梌樟”即豫章。楬,疑是“揭”,通“擷”,《集韻·入聲九·十七薛》:“揭、担、拮:舉也。或作担、拮。”“拮”、“擷”音近可通,採擷也。此處“朝”、“夕”是代表前、後的時間,也表示因果,前面種植了豫章,後面才可採擷其英華,這是因果關係。下文言“不仁先死,仁者百嘗,交仁等也俱死”的“不仁”與“先死”、“仁者”與“百嘗”、“交仁等”與“俱死(亡)”都是因果關係。

不仁先死,仁者百嘗,交仁等也俱死:《釋讀》:《國語·楚語下》“國於是乎蒸嘗”,韋昭注:“嘗,嘗百物也。”“百嘗”有享年長久之意。交,相互。交仁,相愛也。俱,偕。此句話的含義尚待研究。◇按:“先死”猶言早死,不長壽。嘗,《爾雅·釋天》:“秋祭曰嘗”,郭璞注:“嘗新穀。”“嘗”是每年秋季收穫之後舉行的祭祀,則一嘗表示一秋,“百嘗”就是“百秋”,意思同於“百年”。此處用“嘗”當是為了與上隔句“英”押韻。“交仁等”就是彼此一樣相愛。“俱死”是一起死,類似後人說“白頭偕老”的意思。末一“死”疑當作“亡”,與“英”、“嘗”為韻。從此句開始以下,當是牽指責公子“不仁”的話。

……之人,公子從(縱)不愛牽之身,獨不謉(愧)虖(乎):《釋讀》:獨,難道。“謉”可讀作“懷”。“懷”有思念之意,但上文牽已言“公子縱不愛牽之身”,如已是這樣,就不宜再反問公子難道不思念自己。所以“懷”在這裡當如《後漢書·班固傳下》“上帝懷而降鑒”李賢注所云“猶愍念也”。“愍”亦即“憫”,哀憐也。◇按:《集韻·去聲七·六至》:“媿、愧、謉、聭:《說文》:‘慙也。’或從心、從言、從恥省。”是“謉”即“媿”、“愧”之或字,即讀為慚愧之“愧”。牽說這話的意思是,我對你這麼好,你總然不喜歡我,也不該對我這麼冷淡,您這樣難道不感到愧疚嗎?所以接著說“公子何之(其)不仁?”

公子何之不仁:◇按:之,其也。[3]“何之不仁”即“何其不仁”。

孰為不仁?愛人不和,不如已多;愛人不謉(愧),如南山北壞;壞而隄之,愛008[]……:◇按:和,和諧、和睦。不如,不順。謉,即愧,愧疚。北,當讀為“垘”,二字幫并旁紐雙聲、同職部音近。《史記·天官書》:“川塞谿垘”,《集解》引孟康曰:“垘,崩也。”“垘”蓋即高岸仆倒伏地義,故訓為“崩”;又“北”、“崩”亦雙聲音近,故“北壞”即“垘壞”或“崩壞”。隄,堤壩,有阻擋意。此簡意思是:什麼是不仁呢?我愛的人與我不和,不順心的事情很多;我愛的人對我不好而又不知道愧疚,就象南山崩壞一樣;崩壞了又形成堤壩阻隔,我愛的人離我越來越遠。此以“和”、“多”為韻,“愧”、“壞”、“運”為韻。末二句疑當作“壞而隄之,愛人囗之”,缺文當是支部字,與“隄”為韻。

囗母。數公子不仁,卜〈千〉車萬負:《釋讀》:卜,在此當訓期望。《詩經·小雅·天保》“君曰卜爾,萬壽無疆”,朱熹《詩集傳》曰:“卜猶期也。此尸傳神意以嘏主人之詞。”車,在這裡是指出行所居之處,《釋名·釋車》:“古音曰車聲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車聲近舍,車,舍也,行者所處若居舍也。”負,並母之部字。福,幫母職部字。並、幫聲母極近,而之、職爲陰入相諧,故“負”在此可讀作“福”。萬負,即萬福。此句話可能是牽在此書信之末祝福公子征途平安之語,似爲當是秦人習語。◇按:此處當斷讀為“囗母。數公子不仁,卜車萬負。”“母”、“負”同之部為韻。“……母”前文殘不明,疑是“父母”。“卜”當是“千”之壞字或誤釋,秦簡文字中二字形近。古人喜歡說“千車”,如《穆天子傳》卷四:“穄米千車”、“ 秋麥千車”,《左傳·哀公二年》:“獲齊粟千車”,《史記·貨殖列傳》:“薪槁千車”,等等。“千車萬負”表示極多。揣測文意,此幾句意思是說:牽看到公子如此無情,非常痛苦,回來之後就去見父母,數落公子的不仁,就象千車裝載、萬人背負的那麼多。

有虫(蟲)(022)西蜚(飛),翹(遙)其羽;一歸西行,不智(知)極所:《釋讀》:蜚,在此讀,典籍多見。翹,《說文》:尾長毛也。,亦作翹遙,見《文選·張衡〈商都賦〉》翹遙遷延,李善注:翹遙,輕舉貌。但翹在這裡也可能兼有《文選·曹植〈雜詩〉》翹思慕遠人,李善注所注翹,猶懸也的意思,是懸揚其羽,含思念之意。引這句詩,是牽藉此表達自己送別公子西歸時依依不捨的心情。正如她在下文中所曰:一歸西行,不智(知)極所,西行東思。”“不知極所,在此義為至、到。按:“虫”即“蟲”字。“翹”是疊韻詞,本當是鳥類扇動或張開翅膀毛羽之狀,引申為“輕舉”義。“一”猶“乃”也,[4]或是“抑”的假借,發語詞。“極所”猶今言終點。

西行東思,沂〈泥(涕)〉[泣如雨]:◇按:“沂”當是“泥”字之誤,讀為“涕”;“泣如雨”三字據文意及用韻補出。“涕泣如雨”古書習見,如《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卒得急召,涕泣如雨”,《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即與妻把臂而決,涕泣如雨”,《御覽》卷469引《說苑》:“常侍立而吟,涕泣如雨”。“雨”與上文“羽”、“所”同魚部為韻。此六句是牽陳述自己當時送公子與之分別後,西歸時的悲傷心情,她雖然在家人父母面前數落公子的許多“不仁”,但心裡還是在思念公子。

……囗,欲人勿智(知)也:◇按:此句是牽向家人述說自己的痛苦,說完了還囑咐家人不要說出去,是不想讓別人知道。可沒想到季須寫了一封信送到軍中和驛站去謾罵公子。

季須:《釋讀》:“季”在此之義未明。《說文》:“季,少偁也。”《詩經·曹風·候人》“季女斯飢”,毛傳:“季,人之少子也。”此“季”或是牽自稱。須,需要。◇按:“季須”當讀為“季媭”,《說文》引賈侍中說:“楚人謂姊爲媭”,季須就是牽最小的姐姐。

直為此書:《釋讀》:直,在此當是“特意”之義。書,寫也,言之也。◇按:“為”在此為書寫義,“書”是指書信。

奊訽:《釋讀》:奊可讀作謑,《說文》:“謑,恥也。從言奚聲。?,謑或從奊。”訽,《說文》:“詬或從句。”是“詬”可讀作“訽”,因此“奊訽”即“謑詬”。《說文》:“謑詬,恥也。”“謑詬”、“奊訽”或“奊詬”,在文義上亦有品行不端正、無節操的意思,《漢書·賈誼傳》:“頑頓亡恥,奊詬亡節”,顏師古注:“奊詬,謂無節分也。”◇按:“奊訽”讀“謑詬”是,是用言語侮辱、貶損人之義,猶今言“辱罵”,故《說文》訓“恥也”,謂恥之也。《賈誼傳》二句的意思愚頑駑鈍就感覺不到羞恥,謾罵侮辱就失去了節操。“謑詬”與品行不端無關。

斄(詈)女(汝)軍中及舍人之所:《釋讀》:斄通嫠,均從??聲,來母之部字。嫠,見於《說文》新附,解讀為“無夫也”,《小爾雅·廣義》“寡婦曰嫠”。奊訽嫠女,即是指稱品行不端之寡婦或無夫之女子。《孫子兵法·用間》“舍人之姓名”,杜預注:“舍人,守舍之人也。”這句話是叮囑公子在軍隊中以及行軍過程中所住舍之舍人家中,見到奊訽嫠女不能打主意。◇按:“斄”當是“詈”之音轉,二字同來紐雙聲、之歌通轉音近,《正字通·言部》載“詈”之俗體作“??”,實當是從言??聲。從秦簡觀之,用??聲字為“詈”蓋由來已久。《釋名·釋言語》:“詈,歷也,以惡言相彌歷也。亦言離也,以此掛離之也。”“斄”來紐之部,“詈”來紐支部,“歷”來紐錫部,“離”來紐歌部,均雙聲音轉也。《說文》:“詈,罵也。”謾罵的意思。女,當讀為汝,是牽稱公子。其下不當斷讀。

斄(詈)女(汝)弗欲也,死即行:◇按:“欲”是打算的意思;“死”前當抄漏了“吾”字。大約公子打算休棄牽,故季須罵他別有這樣的念頭,只有我死了才會罷休。是季須要替妹妹出頭討回公道,誓不罷休。

吾不死,斄(詈)女(汝)不能兩見:◇按:“兩見”疑是指公子歸來與親人想見。“詈汝不能兩見”就是罵你再也見不到親人。

此簡的文意大概是,牽在悲書中對公子說:我把自己的痛苦告訴了季須(最小的姐姐),并叮囑她不要說出去,別讓外人知道。可沒想到季須特地寫了一封信,送到軍中以及住宿的地方去侮辱謾罵你。罵你不要有休妻的想法,除非我死了才會罷休;只要我不死,罵你不能再和家人再相見。

南山有鳥,北山直(置)羅。念思公子,無柰(奈)遠道何!安得良馬,從公子(往),纍囗(014)囗何傷:《釋讀》:“安得良馬從公子”以下文字多有缺失,其義多不能知曉。又云:《釋讀》:行,《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杜預注:“行,去也”,即離開。◇按:“”字疑是從女?省聲,當讀為“往”。“纍”疑讀為“羸”,嶽麓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衡石權羸”,整理者注:“羸:讀作‘纍’,衡器的權,漢銅權銘文常自名為纍。”[5]此處是以“纍”為“羸”。 “何傷”讀為《墨子·耕柱》“去之苟道,受狂何傷”之“何傷”,即有什麼可難過的!後三句大概是說牽本想得到良馬,跟隨公子一同前往邊境,就是瘦弱了也不覺難過。

公子北(背)妾,囗囗[]枝,瞀(茂)長者斫之榦:◇按:末句二疑當作“[猶木細]枝,瞀(茂)長者斫之榦”。“細”字僅殘存“糸”旁。“細枝”古書習見,如《莊子·人間世》:“仰而視其細枝”,《方言》二:“木細枝謂之杪,江淮陳楚之內謂之篾,青齊兗冀之間謂之葼,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間謂之策。”“斫”字簡文僅殘存右旁“斤”。“瞀”朱先生括讀“茂”是,“茂長”古書習見,如《呂氏春秋·盡數》:“集於樹木與為茂長”,《風俗通義·正失》引《傳》曰:“山有猛虎,草木茂長。”

這是用打比喻的方式,意思是說我愛公子的心就象樹木的細枝,茂密而長,公子背棄了我,就象把樹榦砍掉了,樹枝再茂盛也無所依附。表示對牽的愛心是極大的挫傷。

……之邊,從叔死之(013《釋讀》:叔當讀作“淑”,《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毛傳:“淑,善也。”《邶風·燕燕》“淑慎其身”,鄭玄箋同。◇按:此二句疑是牽複述公子從軍中回答她的話,也就是公子所言。“叔”當依字讀,《爾雅·釋親》婦謂“夫之弟為叔”,公子稱“弟”,牽複述公子的話時則稱“叔”。大約是公子的弟弟已經在邊境戰死了,公子說自己也要到邊境去,和弟弟一樣戰死。意思是自己寧願去邊境戰死,也不願意和牽在一起。

問公子……[]子曰……公子取(018):◇按:此簡文殘意不明。大約是牽寫信問公子什麼話,公子回答了一番。

……非也,牽死即行:◇按:從此二句開始以下,都當是牽複述公子回答的話,也就是都是公子所說的言語。此二句大概是公子說其態度不會改變,除非牽死了才算完。就是要在一直在邊境打仗,不會回去。

吾富最天下,嚋(壽)過彭刞(祖),謁報使者(006),不嘗苦:《釋讀》:牽在這裡似是在與公子表示,只有我死了才能離開你。下邊兩句話講其財富與壽命,可能也是故意講其將富有與長壽,是不甘心在與公子的情感上退出。又云:此句話中的“使者”當是當時民間信仰中對有法術而能上通天帝之法師的稱呼,牽如此言,似是欲向上天表述其心情。◇按:“使者”疑是前往軍中傳信、送信的人。《廣韻》:“嘗,曾也。”“不嘗苦”即不曾覺得痛苦。疑“不”前寫脫一字。此幾句也是公子說:我很富有,也很長壽,對使者說(是讓使者給牽傳話),在邊境作戰我不曾覺得痛苦。

猶版載也,更上更下:《釋讀》:此幾句其意待斟酌。〇又注①云:“不”或當釋作“無”,如《韓非子·喻老》“不為而成”,王先慎《集解》曰:“趙孟頫本不作無。”“視不嘗苦”似可解釋作“看來你尚沒有吃過苦”。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黃傑《關於北大秦簡公子從軍的一點意見》引《詩經·大雅·緜》“縮版以載”,認為上一句“猶版載也”中的“版”、“載”是築牆的兩種工具,代指築牆(按:朱熹《詩集傳》曰:“載,上下相承也”是另一種說法,似更直接)。黃傑并認為此“更上更下”與《太平御覽》卷三百五十三注中所言“雙戟之法”中“更出更入,更上更下”意同,是指築牆夯土時的動作,其說很有道理。惟將上一句“……不嘗苦”之“苦”隨下讀,則“……不嘗”似不成句。而且如這句話是牽自述其痛苦之心態,則文義亦似與下文“產為材士”云云難相銜接。以上這幾句如何理解,似當再斟酌。◇按:“板載”之“板”即築墻的橫版,“載”當從朱熹說,《詩·緜》“縮版以載”《集傳》:“縮,束也。載,上下相承也。言以索束版,投土築訖,則升下而上以相承載也。”“更上更下”就是指筑牆橫版的更換,每築好一版,就要把下面的版撤換到上面去繼續加築,這樣下面的就變成上面的,上面的就變成下面的,來回互換,故曰“更上更下”。這是公子用築牆版的更換比喻前方的戰士前赴後繼,弟弟戰死了,哥哥補上,理所應當。

產(生)為材士,死效黃土:《釋讀》:產,生也。“材士”係有材力的勇武之士的稱呼,秦時亦是以步兵為主的兵種之稱。效,致也,獻也。《左傳》文公八年“效節於府人而出”,杜預注:“效,猶致也。”《漢書·元后傳》“天下輻輳自效”,顏師古注:“效,獻也。”這句話既言“產為材士”,還是專指從軍的公子而言,大意似是講,生為有材力的勇武之士,死了就獻身給黃土,有勉勵公子之意,展現了當時秦人豪邁、強悍之氣概。◇按:這也是公子所說的話,不是牽之言。“材士”略同於“勇士”。

安所葬此象(佞)之下:《釋讀》:字不見《說文》,當是從彳、(即妊)聲字。此句話聯繫上文,也許是講,材士死後應歸葬於黃土,怎麼能葬在此象之下。這句話表達對公子平安返回家鄉的期盼。 ◇按:“葬”疑讀“喪”,古字通,[6]死亡意。“”當即“佞”字的或體,當分析為從女、任聲,古字從人與從彳常訛混,《字彙補》載“任”或體作“??”,蓋即從辵壬聲,則“彳”是“辵”之省。古“佞”與“壬”、“任”均通用,[7]故其字或從“任”聲。《說文》:“佞,巧讇高材也。”“象佞”疑是公子辱罵牽的用語,《書·堯典》“象恭滔天”,孔傳:“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象佞”即貌象諂佞。因為牽一直對公子很好,而公子厭惡她,認為她對自己好是花言巧語,實則不安好心。所以他從軍中回復牽說:我來到邊境,寧願和弟弟一樣戰死也不會回去。我很富有,也很長壽,對於作戰我不曾覺得痛苦。士兵作戰,就象築墻版上下更換一樣前赴後繼。生為勇士,死了埋進黃土,怎麼能死在你這個貌象諂佞的女人手裡。公子這樣絕情的話,更讓牽十分痛苦,所以下文說“中心不樂,為此悲書”。

中心不樂,爲此悲書:《釋讀》:《說文》:“悲,痛也。”悲也有懷念之意,如《史記·高祖本紀》“遊子悲故鄉”。◇按:“悲書”謂言辭悲傷的書信。

以啟公子,願相圖慮:《釋讀》:“啟”在這裡是上告、陳述之意。願,希望也。《詩經·小雅·雨無正》“弗慮弗圖”,鄭玄箋:“慮、圖,皆謀也。”此句話是希望公子與之相思慮。◇按:“圖慮”此處是考慮、思量之意。是牽寫了這封“悲書”向公子陳述自己心中的哀傷,希望公子能考慮自己的感受而有所改變。

從“吾富最天下”至此,以“下”、“刞(祖)”、“者”、“苦”、“土”、“書”、“慮”等魚部字為韻。

[心而]《釋讀》注012簡末四字中,後二字似是心而,如是,則可連讀為同心而按:本簡首字殘存右旁“昜”,末字殘存右旁“隹”,不知何字,此簡前後均有闕文或缺簡。根據內容看,此簡很可能是全篇的最後段中的一簡,應該排在文末段的某處。是牽寫了這篇文字之後,最後說明自己寫此文的原因,說“中心不樂,為此悲書”,“此悲書”指上面所說的那些話。她寫了這篇書送給公子看,希望公子能深思考慮,與之言歸於好。同時揣測此篇名當為《悲書》,主要是向公子表達自己對他的愛,亦即公子不仁給自己造成的痛苦,希望公子能回心轉意,作用和目的類似《長門賦》。

心運運,??005)……若(026《釋讀》:《廣雅·釋詁四》:“運,轉也。”“運”亦通沄,《說文》:“沄,轉流也。”◇按:此為005簡殘文+026簡殘文,後者僅殘存“若”字,暫據文意綴於此,但前後均有闕文,無法連讀。運運,《玉篇》:“運,轉也,動也”,“運運”就轉動不安之貌,表示心裡難受。末字“??”義不明。

……利之。多言不用,如多耕而弗種:◇按:此原為004簡,根據文意看,很可能是本篇最末一簡。大概的意思是說,說很少的話如果被採納,我們都會從中獲得好處;說很多的話如果不被採納,就像耕了很多地卻不播種一樣,沒有用處。表示“悲書”就寫到這裡,不再多說了。

 

 



[1] 朱鳳瀚:《北大秦簡〈公子從軍〉的編聯與初讀》,《簡帛》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0頁。

[2] 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上海書店出版社1989731頁。

[3] 《古書虛字集釋》,721頁。

[4] 《古書虛字集釋》,215頁。

[5] 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146頁。

[6]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308頁【喪與葬】條。

[7] 《古字通假會典》,99頁【佞與壬】、【佞與任】條。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7年11月12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2日

点击下载附件: 1870王寧:北大秦簡《公子從軍》重編校讀.doc

下载次数:92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59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