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洲教授來我中心作講座
鍾馨
6月13日晚,臺灣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蘇建洲教授來我中心作了題爲“談談楚文字的‘龜’與‘’”的學術講座。
蘇先生講座內容分爲八個部分:一、古文字龜、黽形體本不相同;二、關於“蠅”、“繩”的“黽”旁來源;三、楚系文字“龜”的兩種寫法;四、楚文字“龜”寫作“黽”形推測;五、楚文字目前未見“黽”字;六、楚文字的;七、“”字“甘”旁的性質;八、楚文字“”字辭例釋讀:漆梮的“”、《窮達以時》07的“”、《包山》車馬器的“”、《信陽》遣冊的“”。
蘇先生首先指出古文字龜、黽形體本不相同,然後討論了“蠅”、“繩”的“黽”旁來源,認爲“蠅”的“黽”旁可能源自蛙屬的“黽”,作聲符用,沒有其他表示蒼蠅的古文字。接下來蘇先生重點講了楚系文字中相關諸字,先介紹了楚系文字“龜”的兩種寫法,認爲不管楚文字的“龜”是正面或側面角度造字,結果都與其它文字系統的“黽”相混,爲避免表意不清的問題,於是楚文字“蠅”、“繩”等“黽”旁字形都寫作從“興”得聲,然後引用材料論述了楚文字目前未見“黽”字。接著,重點討論了楚文字中的“”,認爲“”應從“龜得聲,字形可以隸定爲“”,“”字的“甘”旁的性質有兩種可能,一是單純的飾符,一是帶有一定得到區別意義,表示用法與“龜”不同,是一種“異體分工”的現象。最後列舉了楚文字“”字的一些辭例,并進行了釋讀。
最後,蘇建洲先生和在座師生就相關問題作了交流。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張光裕、李詠健兩位先生和復旦師生三十餘人聽取了講座。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54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