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偉博士著《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出版
在 2015/1/15 19:04:22 发布

 

王偉博士著《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出版

鍾馨

 

王偉博士著《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於20141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16開,定價138元。

 

附書影、序、目錄:

 

 

 

王偉的博士論文《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要出版了,這是令人高興的事。

早先的秦璽印封泥研究,在整個古文字乃至秦文字研究中,都是一個薄弱環節。其主要原因是秦文字上承西周文字、下啟漢文字,所以秦璽印封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能從“周秦印(封泥)”、“秦漢印(封泥)”中分離出來,成爲獨立的研究對象。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人聰先生、孫慰祖先生和我都做過一些工作,試圖打破僵局,但成績也很有限。1995年以來,西安北郊相家巷陸續發現大宗秦封泥,引起轟動。2000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漢長安城考古工作隊及西安市原文管會對相家巷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弄清了其地層關係。以此爲契機,秦璽印封泥研究在幾年之內迅速形成熱潮,李學勤、孫慰祖、施謝捷、周曉陸、路東之、傅嘉儀、劉慶柱、李毓芳、劉瑞、史黨社、田靜、張懋鎔、楊廣泰、任隆等先生都曾致力於此,成績卓著。在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也有多篇碩、博論文以此爲題。

王偉2002年至2008年在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從我讀碩士、博士,這幾年正是秦璽印、封泥研究的熱潮時期,我自己的研究重點也是秦文字,所以他以“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作爲博士論文題目,是恰當的選擇。

前人討論秦職官、地理,多以《漢書》之《百官公卿表》、《地理志》爲依據,然《表》、《志》作于東漢,上距秦亡已二百餘年,其說有與秦時實際不相符合者,勢不能免。秦官印是秦時中央及地方官員的憑信之物,封泥則是其進呈文書或貢納物品的封緘形式,二者涉及豐富的秦職官和地理信息,是第一手資料。對此加以充分利用,必能在秦職官、地理研究中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秦璽印特別是秦封泥,收藏於多個單位,著錄於多種書刊,各書或有重複,或有訛舛。爲了撰寫論文,王偉首先對秦璽印、封泥資料做了窮盡式搜索與全面清理,其《秦璽印文統計表》列秦官印218241枚、《秦封泥(官印)統計總表》列秦封泥1159種,6727枚。二表涉及譜錄、書、刊70餘種,一一校勘、比對,極爲費時費力。但“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只有這一步做好了,研究工作才有一個好基礎。表對某些璽印、封泥釋文有所訂正,如《秦封泥集》、《秦封泥匯考》著錄“蘋陽丞印”,“蘋”爲“瀕”之誤;漢城隊發掘一枚封泥,《西安相家巷遺址秦封泥考略》釋文“南陽郎丞”,經與多枚“南陽邸丞”封泥比對,說“郎”爲“邸”之誤;《秦集》、《彙考》、《新出相家巷秦封泥》著錄數種“榦廥都丞”,而里耶秦簡8-1831有“榦都廥丞”,表已據陳偉先生說對該條封泥讀序加以調整。

前人研究秦官印(封泥),大多採取逐一討論的形式,並與《百官公卿表》的記載作簡單的對照,缺乏系統性。拙著《秦文字集證》第四章《秦印通論》將秦官印分作丞相印、宮廷事務官印、工官印、田官印、地方官吏印……等18類,注意了其橫向聯繫,但對其縱向聯繫則有所忽略。王偉將秦官印分作職官印、地名印兩大類,前者又分中央與地方兩級,中央級分皇帝印、三公印、九卿印、後宮私官印、工官系統印、宦官系統印及其他七類,這樣分類,綱舉目張,較爲合理。《百官公卿表》:“治粟內史,秦官,有兩丞,景帝後元年更名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又郡國諸倉、農監、都水六十五官長丞皆屬焉。”秦文字未見“治粟內史”,而璽印、封泥則有“大(泰)倉”、“ 大(泰)倉丞印”、“倉史”、“倉印”、“大(泰)內丞印”、“右褐府印”、“榦官”、“榦都廥丞”、“鐵市丞印”……“江左(右)鹽丞”等。王偉說:“班固說治粟內史是‘秦官’有一定依據,但容易引起誤解,實際上漢才有的‘治粟內史’相當于秦時內史和少府的部分職責”;“(治粟內史)名稱中的‘治粟’可能與(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的‘大倉治粟’(秩八百石)有直接關係。從張家山漢簡尚無‘治粟內史’之名推斷,其始設年代可能在漢景帝中六年或漢武帝時期”,強調職官的歷史演變。都水、大醫、候、司馬、鐵官等在不同的中央機構如奉常、少府、水衡都尉、詹事等都有設置,論文在相關章節中注意到它們的橫向聯繫,減少了片面性。

論文充分利用西周、秦漢金文、簡牘、陶文、石刻、漆木器等出土文獻以及考古、傳世文獻資料,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對秦職官、地理作綜合研究,視野開闊,所得結論多可信從。《封泥考略》著錄“皇帝信璽”封泥,其時代沙孟海、趙超和我都主張爲秦,也有朋友以爲是漢初,理由之一是該封泥用封泥匣,而秦不用封泥匣。王偉據里耶秦遺址出土封泥匣、西安北郊六村堡秦封泥有使用封泥匣的痕跡,斷定“皇帝信璽”爲秦封泥,殆無可疑。《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出土秦封泥多見“左丞相印”、“右丞相印”,秦金文則相邦、丞相互見,二者是兩職還是一職,眾說紛紜,王偉引張家山漢簡、秦東陵出土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漆豆相邦、丞相同時出現的事實,說二者非一職,當是。

秦郡問題是歷代學人關注的大問題,《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爲三十六郡”,其郡名研究者或信從裴駰集解,或信從早期史料,以《史記》證《史記》,說秦有48(或46)郡。王偉仔細比較王國維《秦郡考》、譚其驤《秦郡新考》、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的說法,說辛文“對以往研究秦郡的方法做了檢討,離析出了秦郡的歷史層次,對歷代秦郡研究的成果進行批判吸收,對秦郡數目的研究既有總結又有推進;其不足在於沒有充分利用秦出土文獻,尤其是秦璽印、封泥中的秦郡資料。”王偉據秦出土文獻說秦郡有62個(不含內史),其中洞庭、蒼梧見於封泥,亦見里耶簡;淮陽見封泥“淮陽發弩”和“淮陽弩丞”,亦見睡虎地M4:11木牘“黑夫直佐淮陽”;又說傳世文獻秦郡名應改“潁川”爲“穎川”、“遼東(西)爲“潦東(西)”、“泗水”爲“四川”,都是很好的意見。

博士論文是王偉學習和研究古文字初始階段的作品,後來又經補充、訂正,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問題與不足肯定會有,希望同行給予嚴格批評。也期望王偉能繼續努力,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大的成績。                    

                                                                                                                                                     王輝

20131228日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目録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解題 (1)

時空範圍的界定 1)

二 研究對象 3)

三 研究内容 3)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 4)

五 關於本書資料引用的幾點説明 4)

第二節相關的學術史背景 6)

第二章 秦璽印封泥研究述評   (10)

第一節 古代璽印封泥的使用和封泥性質的確認 10)

一 璽印的起源  10)

二 璽印的用途  11)

三 璽印的分類  12)

四 封泥的產生及其應用  12)

五 封緘的方式  13)

六 封泥性質的確認 14)

第二節 早期的秦璽印封泥研究  15)

第三節 相家巷出土秦封泥大事記 17)

第四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秦璽印封泥研究 22)

一 相家巷等地新出土秦封泥資料的公佈與著録 22)

二 秦封泥的釋讀   27)

三 秦封泥時代的確認  30)

四 秦封泥出土地性質的論爭 30)

五 秦璽印封泥和秦漢歷史文化研究 31)

六 與秦璽印封泥相關的其他研究 34)

七 秦璽印封泥的综合研究 34)

八 秦璽印封泥研究的總結與展望 35)

第三章 秦璽印封泥統計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38)

第一節 秦璽印封泥著録情況 38)

一 秦璽印的敷量和種類  38)

二 秦封泥的數量和種類  40)

三 小結  44)

第二節 秦璽印封泥的基本特徵與秦印的判断標準(47)

一 秦璽印的基本特徵  47)

二 秦封泥的基本特徵  49)

三 小結:秦印的判斷標準 51)

第三節 秦璽印封泥相關問題研究 55)

一 封泥表面劃痕原因探析 55)

二 秦璽印封泥中的同文異寫”現象  57)

三 殘碎封泥的價值和作用 59)

四 秦璽印、封泥與陶文内容相同的現象——兼談

存世璽印的性質和璽印、封泥、陶文三者的關係(60)

名稱的樂化與璽印封泥時代的

差異(63)

六 魚鈕、蛇鈕官印的國別和時代 64)

七 秦陽文印概説   67)

八 印文字數與官階高低之間的關係 72)

九 秦封泥中官印、私印並用的現象 73)

第四章 秦璽印封泥所見中央職官與官制研究   75)

第一節 “皇帝信璽”封泥及其時代研究 76)

一 “皇帝信璽封泥的斷代 76)

二 新出土的封泥匣與使用了封泥匣的封泥 78)

三 秦代封泥匣使用情況的推测  81)

第二節 秦封君與封君印初探  83)

一 文獻記载的秦封君名號 83)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封君印 85)

第三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三公”印及其源流  87)

一 秦璽印封泥所見“三公”級職官 87)

二 秦相邦、丞相的設置流變及關係辨正 102)

第四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九卿”類職官及其源

   112)

一 秦璽印封泥新分類方法的嘗試與系統性研究 112)

二 九卿概説 113)

三 秦“九卿”類職官研究 113)

四 小結  (204)

第五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宫官體系研究  206)

一 《漢書百官公卿表》所記官官在秦璽印封泥

中的反映   207)

二 《漢書•百官公卿表》失载的秦宫官 225)

第六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宦官體系及宦官制度研究 226)

一 秦宦官制度研究現狀概述 226)

二 秦中央各職官機構中的宦官的分佈情況 227)

三 秦出土文獻所見的宦官資料  227)

四 秦宦官制度蠡测 228)

第七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工官體系及秦工官制度研究  229)

一 秦工官系統的分類  231)

二 秦题銘所見的工官資料研究  232)

三 秦璽印封泥所見工官資料研究 237)

四 “詔事”的性質和職能 241)

五 小結:關于秦工官體系和工官制度的幾點認識 244)

第八節 其他中央鈒職官印專題研究 245)

一 車類  (245)

二 寺從類   248)

三 走—士類 248)

四 諸田類   249)

五 廥—都—材類   252)

六 募類  253)

七 礜—桃類 (254)

第五章 秦璽印封泥所見地方職官與官制

研究 256)

第一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郡級職官和機構研究  256)

一 文獻記载的郡級職官名稱 257)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郡級職官和機構名稱 257)

三 小結  272)

第二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級職官和機構研究  273)

一 文獻記載的秦縣級職官名稱  273)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級職官和機構名稱 273)

三 秦簡牘資料所見縣級職官和機構名稱 287)

四 “守”與“守丞”的含義——兼談“陽安之守”

封泥的性質  288)

第三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鄉部、市亭、里閭職官名稱與縣以下行政管理機構   (299)

一 鄉部  (300)

二 市亭  306)

三 里閭  311)

第六章 秦璽印封泥所見地理名稱分類研究  314)

第一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宫室名稱及其分佈 314)

一 秦宮室略説  314)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宫室名稱輯考 315)

第二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禁、苑、園、臺名稱及其

分佈 322)

一 秦禁苑園臺的研究概況 322)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禁苑、園、臺名稱和分佈  323)

第三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陵寢和陵邑名稱及其

分佈 333)

一 諸陵寢   334)

二 諸陵邑   337)

第四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郡名及其分佈  338)

一 秦郡研究歷史的回顧與檢討  339)

二 秦璽印封泥和秦簡牘資料所見的秦郡名稱  343)

三 小結  358

第五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名及其分佈  358

一 秦置縣研究概述 358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名及其分佈 360

第六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級行政區劃以下地名的初步

研究 375

一 鄉名 375

二 市亭名   377

三 里間名   378

參考文獻 380

附録一 秦封泥資料統計分表   398

附録二 秦封泥資料統計臟(排序)  528

附録三 秦璽印資料統計臟(排序)  630

後記 647

 

 

感謝王偉先生惠賜書訊!

, ,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4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