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蕭旭:《說文》“委,委隨也”義疏
在 2011/8/22 14:18:24 发布

 

《說文》“委,委隨也”義疏

 

蕭旭

靖江市廣播電視台

《說文》:“委,委隨也。从女从禾。[1]

委隨,治《說文》諸家理解不同,要之有以下幾說:

1)徐鍇曰:按《春秋左傳》曰:“女子從人者也。”臣次立曰:“禾非聲。”[2]

2)徐鉉曰:委,曲也,取其禾穀垂穗委曲之皃,當云從禾。[3]

3)段玉裁逗作:“委,隨也。”注云:隨,從也。隨其所如曰委……《詩》之“委蛇”即“委隨”,皆疊韻也。[4]

4)王筠曰:委隨疊韻,即《詩·羔羊》之“委蛇”也。[5]

5)桂馥曰:委隨也者,《釋名》:“委,萎也,萎蕤就之也。”或作“委蛇”,又作“逶虵”,又作“𨖿迆”。[6]

6)朱駿聲曰:按委隨猶委蛇,疊韻連語。從女從禾,意亦支離傅會。即如所說,是與‘倭順’同字。按本訓積也,從禾威省聲,讀如阿者,聲之轉。[7]

7)徐灝曰:委蓋婦女委婉遜順之義,故從女,而用禾為聲……引申為凡委曲之偁,又為委隨、委靡、委棄、委置。[8]

8)王夫之曰:委,本訓隨也,順隨而下也。從禾從女,禾熟則下垂也,女以降下順隨為道也。有任隨其下而不復收之義,故借為“委棄”字。又置於地曰委,委贄置地也;垂於下曰委,委佩垂至地也。通為“委積”之委,謂芻粟藉地而置也。順于地者必曲,故轉為“委曲”字[9]

9)章太炎曰:《說文》:“委,委隨也。”此與“委蛇”、“阿那”、“旖施”聲誼相近[10]

諸家謂或作“委蛇之,但語焉不詳,有必要申證之。“委隨”為漢代人常語,本義指禾穗下垂,隨讀為墮。“委棄”、“委置”、“委靡”、“隨從”、“委積”是其引申義,“委曲”義讀為宛[11]。諸家謂“委”本義為“委曲”、“隨從”、“委積”,並失之。王夫之所言,除以“隨”為本義可商外,其餘並可參考。《白虎通義·五行》:“火在南方,南方者,陽在上,萬物垂枝,火之為言委隨也,言萬物佈施。火之為言化也,陽氣用事,萬物變化也。”此正“委隨”訓下垂之確證。引伸形容懶散、軟弱,《文選·七發》:“四支委隨,筋骨挺解。”李善注:“委隨,不能屈伸也。”吕延濟注:“委隨,不相着也。”魏書·王嶷傳》:“嶷性緩,委隨不斷,終日在坐,昏睡而已。”魏·嵇康《卜疑集》:“吾寧發憤陳誠,讜言帝庭,不屈王公乎?將卑懦委隨,承旨倚靡,爲面從乎?或作“委惰”、“委”,《楚辭·嚴忌·哀時命》:“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王逸注:“委惰,懈倦也。”《釋文》作“委”,姜亮夫曰:“按惰古入歌部,則委惰猶委蛇也。叔師釋為懈倦者,依惰字立說,以釋漢賦家新更之字義,或然也,實亦未離其語根之義。”[12]“委惰()”即“委隨”,由下垂義引申為懈倦,姜說稍疏。引申為順從[13],《後漢書·竇憲傳》:“憲以前太尉鄧彪有義讓,先帝所敬,而仁厚委隨,故尊崇之。”李賢注:“委隨,猶順從也。”或作“逶隨”,《楚辭·九思·逢尤》:“望舊邦之路逶隨。”一作“委隨”,王逸注:“逶隨,迂遠也。”姜亮夫曰:“按此言舊邦之路,逶隨而長,不易到達也。故叔師以迂遠釋之。然以聯綿詞語根論之,當為委蛇之變,當訓修美委曲。[14]委()隨”訓迂遠,亦由下垂義引申為長。《漢成陽令唐扶頌》:“在朝逶隨。”韓愈《辭唱歌》:“聲自肉中出,使人能逶隨。”或作“褘隋”,漢《衞尉衡方碑》:“褘隋在公。”洪适曰:“‘褘隋’即‘委蛇’,出《韓詩內傳》。”[15]或作“委”,漢《酸令劉熊碑卷》:“舒委䢫,忠貞囗囗。”後漢《俞鄉侯季子碑》:“卷舒委隨,化流南城。”則作“委隨”。或作“委蛇”、“蜲蛇”、“逶虵”、“踒𧿶”、“𨖿迆”、“遺蛇”、“委移”等形[16],《詩·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即《衡方碑》之“褘隋在公”、《唐扶頌》之“在朝逶隨”也。《廣韻》:“,蜲蛇。姜亮夫曰:“委蛇,疊韻聯綿詞,春秋戰國以來南北通用語,原讀阿(烏何切)陀(徒河切),戰國末期歌韻與支韻漸分音,遂轉化為委(於為切)移(弋支切),字形亦遂分為兩系,詞義亦稍有變化。讀歌韻者,有委曲而美麗之義;讀委移者,有下垂而委蜿之義。而漢賦則兩義多混,此語言發展之一現象也。[17]例多不備舉。

倭墮,形容婦人髮髻垂落皃,為“委隨”之變體專字。晉·崔豹《古今注·雜注》:“墮馬髻,今無復作者。倭墮髻,一云墮馬之餘形也。”《廣韻》:“墮,倭墮,髻也。”《集韻》:“倭,倭墮,髻皃。”或作“倭𡐏”,《集韻》:“𡐏𡐏髻皃。”或作“鬌”,《類篇》:“,,髪皃。”《六書故》:“,,髻鬟鬆慢貎。”《五音集韻》:“,,髮美。”或作“委墜”,唐·溫庭筠 《郭處士擊甌歌》:“蘭釵委墜垂雲髮,小響丁當逐迴雪。”或作“婀媠”,明·方以智《通雅》卷18:“鬌本於婀媠。”[18]

婑媠,美好皃,《列子·楊朱篇》:“穆之後庭,比房數十,皆擇稚齒婑媠者以盈之。”《方言》卷2:“嫷,美也,南楚之外曰嫷。”郭璞注:“言婑嫷也。”姜亮夫曰:“按‘婑媠’即《方言》之‘婑嫷’,音與‘委蛇’相轉。”蔣禮鴻曰:“‘委惰’與‘委隨’、‘婑媠’義通。”[19]“婑媠”的語源當為“委墮”[20],由下垂義引申為重遲、舒緩、舉止安詳,亦引申為柔弱,古代婦人以柔弱為美好。又轉為“婀娜”、“阿那”、“旑旎”等語[21],明·焦竑《俗書刋誤》卷6:“婑媠,上烏果切,下奴坐切,美髪也。漢世倭墮髻,唐人浮渲梳頭即此。”焦氏讀音即為“婀娜”,是也;而解為“美髪”,則未得。《韻補》卷4:“那,阿那,垂也。”《通雅》卷6:“旑旎,本作猗難、阿那、阿儺,因作橠㰙、𣘨橠、妸娜、婑媠,亦作旑施、倚移、猗萎、徛柅、椅施。”[22]清·吳玉搢《別雅》卷2:“猗儺、阿那、妸娜、猗難、婑媠、猗狔、猗柅、猗萎,旑旎也。”《文選·宋玉·高唐賦》:“東西施翼,猗狔豐沛。”李善注:“猗狔,柔弱下垂貌。”《漢書·司馬相如傳》:“掉指橋以偃寋兮,又猗抳以招搖。”顏師古注引張揖曰:“猗抳,下垂貌。”據張揖、李善注,可知“柔弱”由“下垂”引申而來。字或作“婐媠”、“婐”,《六書故》:“婐媠,宛孌隈倚之貎。”《說文》:“婐,[婐]㛂也,一曰女侍曰,读若騧,或若委。㛂,㛂也,一曰弱也。”段注:“‘婐’與‘旖施’音義皆同,俗作‘婀娜’。”[23]《玉篇》:“婐㛂,委貌也。”《廣韻》:“婐,婐㛂,身弱好皃。”《集韻》:“,,好皃,或作媠。婐,或作婑。”或作“𥑽”,《玉篇》:“𥑽石皃。”“𥑽”、“婐”同源,當形容石好貌。或作“婐娜”,《御覽》卷381引服虔《通俗文》:“肥體柔弱曰婐娜。”姜亮夫曰:“‘婐娜’即‘婐’也。”[24]或作“倭妥”,美好皃,明·湯顯祖《牡丹亭·玩真》:“敢誰書館中弔下幅小嫦娥,畫的這俜停倭妥。”或作“娞”、“婑”、“𣨙”、“”,《集韻》:“娞,,妍也,或從委。”《龍龕手鑑》:“㛱娞,㛱娞,好貌也。㱬𣨙,𣨙,短人也。《五音集韻》:“㱣,,弱也。”明·朱謀㙔《駢雅》卷2:“㛱娞,美好也。”或作“娞”、“萎腇”,《集韻》:“,,弱也。腇,萎腇,耎弱也。”《後漢書·馬援傳》:“豈有知其無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從族乎?”李賢注:“萎腇,耎弱也。”胡文英《吳下方言考》卷3:“萎腇,音威隨。案:萎腇,氣不振無光儀也。今諺謂不振作而無光輝曰萎腇。”[25]《駢雅》卷2:“萎腇,怯劣也。”此由“柔弱”義引申。或作“㱱㱣”、“腲腇”、“腲脮”,《廣韻》:“㱣,㱱㱣。脮,腲脮。”《文選·王褒·洞簫賦》:“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已。”李善注:“阿那腲腇,舒遲貌。”《駢雅》卷1:“腲腇,舒緩也。”唐·寒山《極目兮長望》:“鴟鵶飽腲腇,鸞鳳飢徬徨。”項楚注:“腲腇,肥腫不振貌,亦作‘腲脮’、‘萎腇’、‘碨磊’、‘碨礌’,倒文作‘礧磈’、‘𦢏𦞙’。”[26]宋·李昭玘《觀江都王畫馬》:“可信權奇盡龍種,不應腲脮失天真。”《五燈會元·西天東土應化聖賢·明州布袋和尚》:“形裁腲脮,蹙額皤腹。”《漢語大詞典》“腲腇”、“腲脮”並釋為“肥貌,含有缺乏神采之意”,此亦由“重遲”、“舒緩”引申。或作“渨涹”、“溾涹”,《楚辭·九歎·遠逝》:“盪渨涹之姦咎兮。”王逸注:“渨涹,汙穢也。”《玉篇》:“,溾涹,濁也。”《廣韻》:“溾,溾浽,穢濁也。”《集韻》:“涹,水所聚也。”或作“㞇㞂”、“𨓆”、“𩲄”、“𡯵”,《玉篇》:㞇,㞇㞂,病痱。㞂,㞇㞂。《類篇》:㞇㞂,行疾。《集韻》:“𩲄㞂,風疾。或作𡯵㾼。”《六書故》:㞇㞂,風疾胻病也。按方書止作猥𨓆”也倒言作“諈諉[27]《爾雅》:“諈諉,累也。”郭璞注:“以事相屬累為諈諉。”《玉篇》:“諉,諈諉。”《集韻》、《類篇》:“諉,諈諉,煩重皃。”

或作“威绥”、“葳蕤”、“威蕤”、“萎蕤”、“委”、“痿”、“葳𦼆”,本義指草木下垂,引申訓繁盛。例參朱起鳳《辭通》卷2[28]。朱起鳳謂《魏書》“委隨”同“萎蕤”,以“萎蕤”為語源,則亦傎矣。,同“甤”、“𦼆”,《説文》:“蕤,艸木華垂皃。甤,草木實甤甤也。”《玉篇》:“蕤,葳蕤,草木實垂皃。”《龍龕手鑑》:“蕤,葳蕤,花垂貌。”又:“𦼆,俗;蕤,正。草木花垂貎也。”《六書故》:“甤,草木華下垂也,又作蕤。萎蕤,草弱而垂也。凌霄華蔓生而垂,故亦謂之萎甤。”《白虎通義·五行》:“蕤者,下也。”《御覽》卷975引夏侯湛《芙蓉賦》:“緑房翠蔕,紫餙紅敷,黃螺圓出,垂甤散鬚,纓以金牙,以素珠。”“垂甤”同義連文。皆足證“蕤(甤)”之下垂義。《楚辭·東方朔·七諫》:“上葳𦼆而防露兮。”洪興祖注:“葳𦼆,草木垂貌。《集韻》作蕤。”姜亮夫曰:“考‘葳𦼆’一詞之用,始自漢人,求其語源,當與‘委隨’、‘委施’、‘委移’、‘阿儺’等同源。”姜說語源為“委隨”甚確。姜氏又曰:“據字形定之,則當以花鮮好,或草木初生兩義為本義,而其他皆引申義也。”[29]則未得。《史記·封禪書》:“紛綸葳蕤。”《索隱》本作“威蕤”,引胡廣曰:“威蕤,委頓也。”又引張揖曰:“威蕤,亂皃。”胡說是也,“委頓”與“下垂”義相因,引伸訓繁盛、紛亂。王念孫謂張揖是[30],則亦偶疏矣。《淮南子·天文篇》:“音比蕤賓。”漢·高誘注:“蕤賓,五月也。陰氣萎蕤在下,似主人。陽在上,似賓客。故曰蕤賓也。”“萎蕤”正下垂之義。《六書故》:“萎,又萎蕤草,弱而垂也。凌霄華蔓生而垂,故亦謂之萎甤,别作葳。”《本草綱目》卷12:“按黃公紹《古今韻會》云:‘葳蕤,草木葉垂之貌。’此草根長多鬚,如冠纓下垂之緌而有威儀,故以名之。凡羽蓋旌旗之纓緌,皆像葳蕤,是矣。”又“委蛇,此亦似是萎蕤,并俟考訪。

“委”之本義,當訓下垂。《呂氏春秋·察賢》:“故曰堯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委衣裘,猶言垂衣裳。王利器曰:“《易·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與此文‘委衣裘’同義。”[31]王說甚確。陳奇猷曰:“謂堯之時,天下無事,堯之儀表,乃委曲其衣裘,消閒自得。古者長衣,有事則振衣而起,無事則委曲衣裘而坐也。”[32]以“委曲”釋之,未確。《禮記·曲禮下》:“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委亦垂也。

從“委”得聲之字也多與“委墮”義相近或相關《説文》:“逶,逶迆,衺去之皃。踒,足跌也。諉,纍也。𣨙,病也。餧,飢也,一曰:魚敗曰餧。痿,痹也。倭,順皃。緌,系冠纓也。”[33]《玉篇》:“𣨙,病也,亦作痿。𥪍也。[34]《字彚》:“𥪍,弱立貌。《廣韻》:“,風緩之皃。”又“,低風謂之風,或作𡣉。”《集韻》:“,女隨人也,通作委。,《説文》:‘系冠纓也。’一曰垂也,一曰注髦於干首,或作綏。錗,縣也。”《六書故》:“,萎弱也,與萎通。”《説文新附》:“矮,短人也。”五音集韻》:“𥡭,重垂也。”

 



[1]治《說文》諸家謂當從小徐本作“從女禾聲”,參見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12132--12133頁。

[2]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43頁。

[3]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43頁。

[4]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19頁。《漢語大詞典》(縮印本)從此句讀,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2頁。

[5]王筠《說文解字句讀》,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496頁。

[6]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齊魯書社1987年版,第1082頁。

[7]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武漢市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557頁。

[8]徐灝《說文解字注箋》,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3頁。

[9]王夫之《說文廣義》,收入《船山全書》第9冊,岳麓書社1989年版,第224頁。

[10]章太炎《小學答問》,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4頁。

[11]參見章太炎《小學答問》,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4頁。王力《同源字典》“委”、“宛”在“曲”義同源,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23頁。朱駿聲則謂訓“曲”叚借為“隈”。劉師培《古文字考》謂“委積”義叚借為“蘊”,字又轉作“宛”、“鬱”,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4頁。

[12]姜亮夫《楚辭通故(四)》,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8頁。姜氏引“惰”誤作“隋”,徑正。

[13]專字為“倭”,《說文》:“倭,順皃。”

[14]姜亮夫《楚辭通故(四)》,第438頁。

[15]洪适《隸釋》卷8,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91頁。

[16]參見方以智《通雅》(收入《方以智全書》笫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卷6242--244頁、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吳玉搢《别雅》卷1、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1989)第88--90頁、朱起鳳《辭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86--189頁、姜亮夫《楚辭通故(四)》第437--439頁。又參見姜亮夫《詩騷聯綿字考》,收入《姜亮夫全集》第17卷,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284290--298頁。

[17]姜亮夫《楚辭通故(四)》,第435頁。

[18]方以智《通雅》,第627頁。

[19]蔣禮鴻《義府續貂》,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92頁。

[20]姜亮夫《詩騷聯綿字考》,收入《姜亮夫全集》第17卷,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293--294頁。

[21]王煦《說文五翼》:“古音委與阿通,《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是也。”高翔麟《說文字通》說同,並收入《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4頁。

[22]方以智《通雅》,第247頁。胡文英《吳下方言考》:“𣘨橠,音摞多。《玉篇》:‘𣘨橠,木盛貌。’案:𣘨橠,木枝葉密也。吳中謂木枝葉交加太密為𣘨橠,人身衣飾類太多亦曰𣘨橠。”乾隆四十八年留芝

堂刻本,第6卷第3頁。今北地吳方言謂事情煩亂為“𣘨橠”、“𣘨𣘨橠”,音摞妥。

[23]“婐”字从段校補,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619頁。

[24]姜亮夫《詩騷聯綿字考》,收入《姜亮夫全集》第17卷,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頁。

[25]胡文英《吳下方言考》,第3卷第11頁。

[26]項楚《寒山詩注》,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60頁。所舉例略。

[27]《戰國策·韓策一》:“無以異於墮千鈞之重,集於鳥卵之上。”《史記·張儀傳》墮作垂。《史記·貨殖傳》:“果墮。”《正義》:“墮,今為棰,音同,上古少字也。”此“諈”、“墮”同音之證。

[28]朱起鳳《辭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4頁。

[29]姜亮夫《楚辭通故(四)》,第422頁。

[30]王念孫《讀書雜誌》,中國書店1985年版,第3冊第41頁。

[31]王利器《呂氏春秋注疏》,巴蜀書社2002年版,第2631頁。

[32]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4頁。

[33]小徐本作“痿,痹疾也。”

[34]《説文》:“䇔,痿也。”《集韻》:“䇔,𥪍䇔,立貌。”

 

 

本文收入《群書校補》,廣陵書社2011年版,第1413--1418頁。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8月22日。



点击下载附件:0925蕭旭:《說文》“委,委隨也”義疏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十三月 在 2011/8/23 15:18:59 评价道:第1楼

    委字構形如年季字, 諧聲從女

    所以讀音如威(畏)

    從女其他字如[妥-綏]音變之例

    是蕭兄以為[墮-隨]一同也

    要之連綿字詞大抵是共時方音描寫, 或是歷時古今音並列

    尤有興味者二,

    一者若委靡一詞

    女有唇聲m-(母,婦)?

    二者若委曲,

    畏(鬼)鬼祟,畏縮, 是女有喉音k-?

    我讀書淺陋, 還請蕭兄指導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2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