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小草:《岳麓書院藏秦簡》(壹)考釋一則
在 2011/3/7 13:18:24 发布

《岳麓書院藏秦簡》(壹)考釋一則

——兼談“育”字

(首發)

 

小草

 

《岳麓書院藏秦簡》(壹)《占夢書》部分簡0049正有如下一段話:

夢蛇入人口, 不出,丈夫為祝,女子為巫。

《岳麓書院藏秦簡》(壹)釋文將“”字隸定作上从“古”下从“肉”的“”,並在紅外線掃描版的注釋(一)中解釋說:

 

此字在楚簡中或釋為 “舌”,可參考。

按這一隸定和解釋都不正確。

首先,古文字中的“ 古”字下部皆从“口”作,而字上部所从明顯是一個近似橢圓的圓圈,並不是“口”。其次,古文字“古”字上部的一橫一般都寫得很平直,而此字上部所从並非一筆寫成的一橫,而分明是由兩筆寫成的向兩側下垂的形狀。

又注釋所謂楚簡中的 “舌”字作如下之形:

  郭店楚簡《語叢》四

 

字从“舌”从“肉”作,“肉”為累加的義符,一般皆隸定作“”。另外楚文字中又有从“”的兩個字分別作:

 

  鄂君啟節舟節

  清華簡《楚居》

 

以上三個楚文字中的“ ”字和偏旁中的“”字上部,都寫作一弧筆上有一豎筆或一弧筆上有兩斜筆的形狀,與岳麓簡的 字上部所从的寫法差別很大,不存在是一個字的可能,因此《岳麓書院藏秦簡》(壹)注釋將“”字與楚簡中的“舌”字相比附,顯然是錯誤的。退一步說,即使這種比附是正確的,那也應該將字隸定為从“舌”从“肉”的“”才是,而不應該隸定為从古从肉、不知何字的“”。

字到底是什麼字哪?其實這個字很容易認識,它就是“育”字。《說文·部》說育字“從肉聲”,這一解釋與字的結構完全相合。這應該是目前已知古文字中所見時代最早的“育”字。

下面不避繁瑣,先對古文字中的“育”字及其演變進行一下簡單的梳理。

以往已知确切的“育 ”字最早見於漢代。《漢印文字徵》“育”字下收有如下9個形體:

1  2  3  4  5  6  7 

8  9

 

其中第7形施謝捷先生認為不是“育”字,另有考釋。168諸形皆从从肉,[1]字形結構與《說文》對“育”字結構的解釋相合。其中26兩形與岳麓秦簡的“”字寫法最為接近。148三形所从的“”字有些變形,即下垂的像小兒手臂的兩筆變成了兩頭向上彎曲。第 9形形體比較特殊,按《漢印文字徵》摹本的形態,其結構變成了上从“古”,下从“肉”的結構。關於此字下文還將進行分析。1687例“育” 字在印文中皆用為人名。史書載古有名“夏育”的勇士,即“賁育”之“育”,漢代有議郎耿育、孝成皇帝寵臣史育、朔方刺史蕭育、廷尉育,又六安共王慶、平隄嚴侯招和扶陽節侯韋賢的後嗣中都有以“育”為名者,可見在漢代有不少以“育”為名的人。

除此之外,施謝捷先生還在《〈漢印文字徵〉卷六校讀記》一文中對漢印和漢封泥中的三個“育”字有過考證,[2]其考釋涉及的印文如下:

 

1  2  3

 

1為“育棃右尉”,“育”字原或誤釋為“昌”。此“育”字上部有殘勒,結構已經看不清楚。3“史育”之“育”乃施謝捷先生新釋。“史育”之名見於上文提到的孝成皇帝寵臣史育,不知與此是否為同一個人。該字字形結構也是从“”从“肉”。2為“育陽邑丞”封泥,該“育”字就是上揭《漢印文字徵》所引“育”字的第 9字,但《漢印文字徵》的摹寫嚴重失真,從印文看該“育”字上部顯然也是从“”的,並不从“口”作,尤其最上邊的筆劃向兩側下垂的特點還很明顯。

漢印中有如下一方私印:

 

  《中國篆刻全集》(卷二)658[3]

 

左邊一字上从“古”、下从“肉”,原釋為“胡”,但施謝捷先生認為漢印中可以確定的“胡”字都是寫成左右結構的,因此懷疑此字可能為“育”字的變體。由這個字的結構,還會讓我們想起在馬王堆漢墓遣策和簽牌中有如下一字:

 

      《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編》246

 

字从木从,一種意見認為此字右上从“古”,應隸定為“”,“”與“賈”音近可通,因而釋“”為“檟”;[4]一種意見認為“ 就是“育”字變體,字應釋為“棛”。 [5]朱德熙和裘錫圭先生認為“”應為“胄”字變體,這個字應該隸定為“”,在遣策中讀為“柚”。[6]從秦漢時期文字中“古”與“由”經常訛混的情況以及“”在遣策中的用法和語境來看,朱、裘二位先生的考釋無疑是正確的。如此看來上引那方漢代私印中上从“古”、下从“肉”的字,也有是“胄”字變體的可能,不一定就是“育”字的變體。總之,目前還沒有發現一例確定無疑的“育”字是可以寫成从 “古”从“肉”這一結構的。

又漢簡中的“育”字作如下之形:


      
居延漢簡122.7    居延漢簡135.17

 

其形體已經接近或基本上演變成比較標準的隸楷寫法了。

《說文· 部》對“育”字的解釋為“養子使作善也。从、肉聲。《虞書》曰:敎育子。,育或從每。”甲骨文中的“毓”字作:

《合集》8251《懷特》1368《合集》27369《合集》32763

《合集》22322《合集》18689

《合集》14021《英國》1948

《合集》34086《合集》3410

 

“育”字顯然是從甲骨文的“毓”字省變來的,即保留了“”形,並將“毓”字所从的女旁或人旁或尸旁省去,替換成“肉”聲而成。現在的問題是:這種省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何從甲骨文到秦文字這一古文字時段內,至今還沒發現明確的“育”字?是當時語言中“育”這個詞是用另外的字形來記錄的還是就用“育”字而只是我們還沒有認出?這些都是吸引我們需要繼續探討下去的謎。

古璽文字中有如下一字:

 《古璽彚編》1405   《古璽彚編》2298    《古璽彚編》2274

 

字从“子”从“肉”,施謝捷先生懷疑這個字就是“育”字,只是將“”字正過來寫成了“子”字而已。從上引甲骨文“毓”字所从的“”也經常可以正過來寫成“子”字這一點來看,這一懷疑還是很有道理的。當然,因為這個字只是用為人名,如果要認定它就是“育”字,還需有進一步的硬證來加以證明。

論證到此,“育”字的字形及其演變已經基本清楚。現在讓我們再回到上文考釋過的有“育”字的那條岳麓秦簡文意的解釋。

簡文說“夢蛇入人口,育不出,丈夫為祝,女子為巫。”文中的“育”字既可以理解為“繁殖、孕育、生育 ”之“育”,也可以理解為“生長、生存、存活”之“育”。簡文的意思是說“夢見有蛇進入人口,在口裏生育或存活,不出來,(如此)則男人將充任祝,女人會成為巫。 ”

蛇入人口在今天看來似乎極為罕見,但在古代卻並非希見的事情。《風俗通義》所載“杯弓蛇影”的故事,就是人們熟知的典故。在歷代醫方中,有不少載有治療蛇入人口或七竅的藥方,如《肘後備急方》卷七載《聖惠方》“治蛇入口併入七孔中”方,《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載“治因熱逐涼睡熟,有蛇入口中挽不出方”和“治蛇入人口並七孔中者方”。《醫心方》卷十八也載有《千金方》“蛇入人口中不出方”。《醫方類聚》卷一百六十七“蟲傷門”有如下詩句:“蛇穿人口若為妖,破尾開皮入漢椒,十粒居中仍裹著,自然倒出沒欺蹺。”文中稱蛇為“妖”,更是將“蛇入人口”視為一種不祥的徵兆。

蛇是古人習慣用來表示徵兆的一個物象,早在《詩經·小雅·斯干》中,就有“維虺維蛇,女子之祥。”的詩句。《左傳》文公十六年曰“有蛇自泉宮出,入于國,如先君之數。”魯人認為聲姜薨與蛇出泉臺有關,故毀泉臺。在歷代史書的《五行志》、《祥瑞志》和各種筆記小說中,有不少關於“蛇妖”或“蛇孽”的記載,記錄了“蛇”的出現、活動、變化等表示的某種徵兆,預示的某種後果。明張岱《夜航船》卷十四九流部“道教”條載:“漢周亞夫為河南守,許負相之,曰:‘君後三年為侯。八年為宰相,持國秉政。九年當餓死。’亞夫笑曰:‘既貴如君言,又何餓死?’負指其口曰:‘蛇入口故耳。’後果然。 ”說的就是“蛇入口”預示著人將餓死的徵兆。就連兵書中也會涉及到“蛇”這一占驗物象,如唐易靜的《兵要朢江南》就有“占蛇”篇,記錄了“蛇”與軍事活動或戰爭勝敗的關係。

古代典籍中也有一些有關“蛇夢”的記載,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敦煌寫本解夢書中有很多相似的文字,如其中就有夢見蛇入懷、蛇在懷中、蛇入人穀道中等內容,[7]可以與嶽麓簡的記載相比較。



[1] 其中第3形所从“肉”字與“月”字接近,在漢印文字中“肉”、“月 ”兩個偏旁經常訛混。

[2] 施謝捷《漢印文字徵》卷六校讀記》,《中國文字博物館》 2期,26頁。

[3] 孫慰祖編《中國篆刻全集》(卷二)658頁,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

[4] 周世榮《關於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簡文——楜(檟)的考訂》,《茶葉通訊》1991年第2期。

[5] 唐蘭《長沙馬王堆漢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策考釋》,《文史》第十輯25頁,中華書局,1980年。

[6] 朱德熙、裘錫圭《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考釋補正》,《文史》第十輯67頁,中華書局,1980年(後收入《朱德熙文集》(第五卷),商務印書館, 1999年。)

[7] 參看鄭炳林《敦煌寫本解夢書教錄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1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3月7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3月7日



点击下载附件:0814小草:《岳麓書院藏秦簡》(壹)考釋一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一葦 在 2011/3/7 14:21:12 评价道:第1楼

    明張岱《夜航船》卷十四九流部“道教”條載:“漢周亞夫為河南守,許負相之,曰:‘君後三年為侯。八年為宰相,持國秉政。九年當餓死。’亞夫笑曰:‘既貴如君言,又何餓死?’負指其口曰:‘蛇入口故耳。’後果然。 ”說的就是“蛇入口”預示著人將餓死的徵兆。

    案此文本《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许負指其口曰:‘有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中华书局,2073-2074页)

    相书云:腾蛇入口,饿死街头。是说人面上有两条法令纹,(鼻翼附近)如果这两条纹路通到嘴角入口处,就叫腾蛇入口。

    小草先生引此例为证,恐非。

  • 傻帽 在 2011/3/7 14:41:11 评价道:第2楼

    一苇所言极是,这一段应该删去。

  • 刘云 在 2011/3/7 15:46:36 评价道:第3楼

    “夢蛇入人口,不出”與《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所載“有蛇入口中,挽不出”表達的意思相似,“”與“挽”相對應,兩者意義當相近。此處的“挽”字意同古人所云“挽弓”之“挽”,即拉、拽的意思,用古人的話說是“引”的意思。如果該字確是“育”字的話,似可讀為“抽”。“育”與從“由”聲的“胄”古書中多有相通之例,可見,將“育”讀為從“由”聲的“抽”是沒有問題的。《說文·手部》:“,引也。……抽,或从由。

  • 客居皇城根 在 2011/3/8 9:23:20 评价道:第4楼

    從語感上說,讀“育”為“抽”似乎更好,但是也只能備一說而已,不能輕易否定“育”讀為本字。因為醫書講的是實事,嶽麓簡則是夢書,是虛擬的,兩者性質不同,不能拿醫書的句子套夢書的句子。

  • 张崇礼 在 2011/3/15 11:08:46 评价道:第5楼

    此字应该是“胤”,用为“引”。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57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