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曉鵬:釋召器銘文中的黑字
在 2010/7/5 12:23:46 发布

释召器铭文中的“”字

 

王晓鹏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西周早期青铜器召卣和召尊铭文中有“”、“”二形,实为一字,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中隶释作“”字,所释字形不正确。“”、“”二形应当是金文“ 黑”字的形体变异。在召器铭文“用  不(丕))”一句中,此“黑”字假借为“熯”,表示“戁”,有“敬”的意思。

关键词:西周青铜器;召卣、召尊铭文;“黑”

 

召卣、召尊属西周早期铜器,现藏上海博物馆。二器铭文都是746字,内容相同,但行款略有不同。召卣盖、器铭文著录见《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 10.5416.1-810.5416.2-7,召尊铭文见《集成》 11.60041 铭文中有“”、“”二字形2 实为一字,旧不识,唐兰先生在《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中隶定作“”字,在此铭文释“ 熯”(或戁)之“敬”义3。唐氏读“熯”(或戁),释“敬”义是正确的,但将“”隶释作“”在字形方面不妥。所以学界未作信说加以引用,仍视为不识字。今详查甲骨文、金文字形及其用辞,试作补释。

一、甲骨文“”(黑)、“”()、“”(熯)三字关系

由于召器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其金文字形仍保留着西周初期金文甚至是殷商甲骨文的构形特点。从字形来看,召器铭文中的 “”、“”二形与殷商甲骨文中的“”字下部构形接近,唐兰先生据卜辞“”字常作“”而将“”、“”隶释为 “”字。但是甲骨文中的“”和“”是两个不同的字,应当加以区分。

殷商甲骨文里有“”、“”、“”三形,于省吾先生将“”、“”分别为“黑”、 “”二字4,唐兰、李孝定、饶宗颐等又将“”隶释为“熯”字5。由字形和用法来看,将此三字区分为“黑”、“”、“熯”是正确的。卜辞中“”(黑)用于物牲前表示物牲毛色为黑色,如“叀  羊用,有大雨。叀白羊,有大雨。”(《合集》300226,“弜用  羊,亡雨。叀白羊用于之有大雨。”(《合集》30552),“叀 牛。叀。”和“叀  牛其用”(《屯南》23637等辞。而“”、“”却没有这样用法。卜辞中“”、“”二字表示“旱灾” ,有动词用法也有名词用法,如“帝其降 ”(《合集》10168),“……丑卜贞:不雨,帝隹(唯)”(《合集》10164), “……北土亡”(《合集》10185),“……西土亡”(《合集》 10186),“方”(《合集》28297)等。“”也有这类用法,如 “帝其降我”(《合集》10171正),“帝其我”(《合集》 10172),“……龙方……降”(《合集》10187),“贞:商”(《合集》 249正)等。这种情况说明甲骨文 “”、“”、“”三字虽然是有区别的,但表示“熯”(旱灾)时是可以通用的。

《说文·火部》:“熯,干貌。”“熯”字古音在晓纽元韵。传世文献中有“暵”字与“熯”音同,《说文·日部》“暵”训“ 乾”。又《周易·说卦》谓:“燥万物者熯乎火。”陆德明《释文》引王肃云:“熯,火气也。” 此句“燥万物者熯乎火”被《说文》引用,其中“熯”字大徐本写作“暵”。“暵”、“熯”都从 “”得音,语义相通,为同源字。另外,古文献中有“晞”字,古音在晓纽微韵,《说文·日部》训“乾”,与“暵”、“熯”音近义通,王力先生认为是同源词关系 8。而“黑”字古音在晓纽职韵,“晞”字在晓纽微韵,二字双声职韵微韵通转。“熯”(暵)字在晓纽元韵,语音不仅与“晞” 相近,且与“黑”也比较接近。

甲骨文“”()字加“火”旁为 “”,隶作或熯,应表示“干旱 ”。“”、“”都从“”旁,造字之初应该是从“”得声。甲骨文里还有“”(左右无别)字,或作“”,是形声字,读“艱”,古音在见纽文韵,与“熯”发音十分接近,应是“”的孳乳字,专表示災咎,即“熯”(干旱)的引申义。1991年在殷墟花园庄东地灰坑H3发现大批有字甲骨,其中有“”字又写作“”(左右无别,见《花东》124片,165片,286片等)9,进一步证明“”、“”可通用,而且在殷商时代语音相同或相近。形声字“”以“”为声符,其实本是从“”得声的,在商代“”与“”的语音应当是较为接近的。《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造字从黑旁取火干之意,“”又加“火”旁其取火干之意更为明显,因此“”()、“”(熯)是 “”(黑)的同源分化字10。而“”表示干旱时应读“ 熯”(或暵)。

二、金文“”、“”为“黑”字形体变异

甲骨文“黑”字写作 “”,偶有作“”、“”形者,于省吾先生认为是“黑”字异构11。《合集》29516:“叀。叀。”甲骨文“”表示一种物牲毛色,根据卜辞用例来看,同辞对举之“”也应是一种物牲毛色,所以释“黑”是正确的。此“黑”字构形下部作 形。

西周金文“黑”字构形加注数点,所加点画或多或少,如《金文编》所列12

 

 鄘伯簋(西早)   铸子叔黑 簠  铸子叔黑簠(西晚或春秋早期)

 

用作偏旁的“黑”有时加点,或多或少,有时则不加点。如西周晚期《稻嫼簋》中“嫼”字及重文所从偏旁“黑”作 形和形(见《集成》 7.3874,《三代》7.46.17.46.4)。《集成》16.10285《亻賸匜》铭文也有从黑的字,“黑”旁或作“”或作“”:

 

       

 

偏旁“”只在左下部加注两点,与“”字点画构形接近。

西周金文中有“”字,如《集成》5.2703-8鼎》铭文作 “”形,从“黑”。偏旁从“黑”者还有“熯”、“漢”等字。如《集成》 3.949《中甗》“漢”字作“”形。而殷商青铜器《小子卣》(《集成》10.5417)和西周早期的《堇伯鼎》(《集成》4.2155-8)有“熯”字与甲骨文“”字形非常接近:

 

小子卣  堇伯鼎

 

此二字通常隶定为“堇”,实为下从“火”之“”(熯)字13。甲骨文、金文中从“火”之字,偏旁“火”有作“”形者,金文“”所从“”和“”所从“”是偏旁“火”( )的简省。“”为“”(熯),非“堇”,在《小子卣》铭中表示地名。此“”(熯)所从偏旁“ 黑”作“”形,与“”下部“人”的笔形很接近。又有“熏”字从“黑”,金文作:

 

番生簋  毛公鼎  师克盨  师克盨   吴方彝

 

所从“黑”下部形体变异为 “”与甲骨文“黑”异构字形下部“”相同。于省吾先生曾指出甲骨文“黑”字异构“”、“”与《师害簋》“文”字和《買簋》“黄”字下部两叉变异为三叉者同例 14。黄锡全先生也举出周金文和先秦货币文字中“大”、“文”二字下部“ 人”形中笔向下冲出之例15。甲骨文、金文“黑”字下部有“人”形,亦有作中笔竖直冲出之例。这些说明了金文“黑”字下部两叉笔形有变异的情况。

从字形演化来看“黑”甲骨文写作“”,偶作“”等形。西周金文始加注点画以指事其色黑,但所加点画或多或少,用作偏旁有时不加点画,仍用古字形,下部两叉左笔有时变异为竖直笔形。由字形分析可以推断“”即黑字。

三、召器“”(黑)字读“熯”(戁),表示“敬”义

古文献中“熯”有“敬”义,《尔雅·释诂》:“熯,敬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名字解诂》云:“《说文》:‘戁,敬也。 ’《尔雅》:‘熯,敬也。’熯与戁同。”又《诗经·小雅·楚茨》有“我孔熯矣”毛传:“熯,敬也。”说明西周时“熯”字有表示“敬”的用法。甲骨卜辞里“黑”可通用为“”(熯),表示干旱或旱灾,可见甲骨文“黑”与“熯”()语音相同或相近。“”、“熯”是“黑”的同源分化字,以“黑”()为声符。到西周时代“黑”、“熯”()二字语音也应当十分接近,金文“黑”用为“熯”(戁)表示“敬”义是很有可能的。

再看召器铭文中的“黑” ()。铭文据唐兰先生断句通释为:

唯九月,才(在)炎(郯) (師)。甲午,白(伯)楙(懋)父睗(赐)召白马妦,黄髮 (微),16 不(丕) )。召多用追于炎(郯)(師)不(丕)(肆)白(伯)楙(懋)父(贿)。召万年永光,用作團宫旅彝。

从铭文看“用  不(丕))”与后一句“多用追于炎(郯)(師)不(丕)(肆)白(伯)楙(懋)父(贿)”用例相类,前后语义连贯,“”释“敬”可通。不过唐氏释此句义“用以大大恭敬”不妥,似当释“用以敬丕显(之事) ”。通观铭文大意,记叙的是九月甲午日伯懋父赏赐召马匹,召用以敬事,并铸彝器以追扬在郯师开展伯懋父赠贿之事。

 

综上所述,召器铭文中的 “”、“”二形为“黑”字形体变异,“黑”用为“熯”(戁),表示“敬”义。

 

附  注:

1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519951版。又见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等著录。

2 也可能是一形,《商周青铜器铭文选》著录100召卣铭文“”字构形中两点清晰可见,而召尊“”字似无点画,或点画漫漶不易辨清。也有将此形摹写作“”或“”者。

3 唐 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1页。

4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 年版,第227页。

5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93294页。

6 郭沫若、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集》),中华书局, 1979年~1982年版。

7 考古所《小屯南地甲骨》(简称《屯南》),中华书局,1980年~1983年版。

8 王 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47页。

9 考古所《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简称《花东》),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10 《甲骨文字诂林》姚孝遂按语(第289页)已指出“”、“”是同源分化字。

11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 年版,第227230页。

12 容 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92页。

13 两周金文有“堇”字,此字古音在见纽文韵,上从“”,下从“土”,或“”旁形讹变作“黄”旁;而“”(熯)字从“”古音在晓纽元韵,“艱”字本从“”古音在见纽文韵。由语音来看,上古“艱”与“堇”音同,西周时代“”(熯)与 “堇”也应当是音同或音近的。“”(熯)与 “堇”大概是两个不同的字,由于音同或音近在西周金文中可通用,而字形又接近,后来从火之“ ”讹变作从土之“堇”。

14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 年版,第227页。

15 黄锡全《西周“文盨”补释》,载张光裕、黄德宽主编《古文字学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16 关于“白马……”的句读各家有所不同,但释为赐休马匹之类是可以肯定的。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作“白(伯)楙(懋)父睗(赐)召白马,每(脢)黄髮(黴),… …”,张亚初编著的《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作“白(伯)楙(懋)父睗(赐)召白马、妦黄、髮微,……”。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编《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从《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之说。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4期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0年7月5日



点击下载word版:0701释召器铭文中的黑字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十三月 在 2010/7/5 19:23:38 评价道:第1楼

    您這篇論述可能是錯論

    因為召器銘文講的黑實際上是牧字 (我有集寫成小篇, 沒有發表)

    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帛書殘卷有一段為黃帝與力黑問答, 力黑就是力牧

     

    事實上, 黑, 在後來有一些會是轉變成您文章中未提及的 墨 字

     

    [伯懋父赏赐召马匹,召用以敬事]

     

    敬事這話恐怕不對, 用牧丕顯, 如秦祖非子蕃息馬匹之事

     

    實在說詩經[我孔熯矣] 那段後面接著[式禮莫愆], 熯字也不做敬解,而是乾竭疲勞, 意思是[我搞這個祭祀禮儀很累很累啦, 看看都還照著禮法沒有違背逾矩]

     

    當然,也很有可能我是錯的, 也請您指正教導

     

     

     

     

  • wrg1215 在 2010/7/5 21:28:15 评价道:第2楼

    都受教,继续论证

  • 十三月 在 2010/7/7 0:30:34 评价道:第3楼

    [通观铭文大意,记叙的是九月甲午日伯懋父赏赐召马匹,召用以敬事,并铸彝器以追扬在郯师开展伯懋父赠贿之事]

    文末句意解釋很有些問題

    黑作為牧字另一個證明是

    這個字很少見,, 郭鼎堂釋為左傳的宥,  意思是助, 屬於昭穆共三王時期的令彝,師遽方彝以及穆公簋也有這個字

    通常在文末意思是以前述的職事為上位者助, 並非贈賄

    換句話說, 這馬啊什麼的可不是平白給的啥好禮物, 那是教你去給大官養馬, 養大了,生多了

    好對大官幫得上忙的意思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