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蔣玉斌 周忠兵:據清華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說“沈子”、“沈孫”
在 2010/6/7 20:17:41 发布

據清華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說“沈子”、“沈孫”

(首發)

 

蔣玉斌  周忠兵

南開大學文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清華大學近年搶救入藏的一批戰國竹簡(“ 清華簡”)內容十分豐富,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其價值之一端,即是對古文字的釋讀有啓發作用。李學勤先生最近發表的《清華簡九篇綜述》已經指出:“像《金縢》這樣有傳世本可資對照的簡文,在研究上還有一種特別的益處,就是使大家易於識出許多過去不識或者誤識的古文字。”[1]

先生并舉出一例:

 

如傳世本《金縢》 予沖人字,簡文作,从聲。是定母侵部字,則屬定母冬部,侵冬兩部關係密切[2] ,故相通用,這是前此難於想到的。

 

“沈(沖)人”除了見於清華簡《金縢》篇外,也見於《皇門》篇。李先生在該篇介紹中說:

 

簡文的公自稱 (沖)人,《周書》的《金縢》、《大誥》有予沖人,係成王自稱。

 

顯然,李先生舉的這些對讀都是可信的。對讀展現的“”、“沖”的關係,啓發我們去重新理解見於西周金文中的幾個“沈”字。

西周它簋蓋銘(《殷周金文集成》 4330)有:

 

它曰:拜稽首,敢昭告朕考令乃沈子……

𠭯考克淵克,乃沈子懷多公能福。嗚呼,乃沈子妹克蔑見厭于公,休。 沈子(畢)賈嗇,作茲簋,用饗己公,用𢓜多公,其丮哀乃沈子它唯福,……

 

銘文中的“沈子”,學者有多種解釋。 [3]根據清華簡用為“沖”的字从“沈”得聲,它簋的“沈”也可以讀為“沖”,“沈子”即“沖子”。先秦典籍“沖子”多見:

 

沖子嗣,則無遺壽耇。 (《書·召誥》。偽孔傳:“童子。言成王少,嗣位治政。”)

 

公曰:“已!汝惟 沖子,惟終。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 (《書·洛誥》)

 

王若曰:“公明保予 沖子。……予沖子夙夜毖祀。  (《書·洛誥》)

 

時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戍〈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維予沖子綏文,……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祀馘于國周廟,翼予 沖子,……曰:維予沖子,綏文考至于沖子 ,…… (《逸周書·世俘解》。原文當有錯簡)

 

舊注多以“童”訓“沖”。[4]“沖子”與“沖人”意近。李學勤先生曾將“沖子”與文獻、金文中的“幼子”、“小子”等聯繫起來,解釋說:

 

“小子”、“末小子”、 “沖子”、“幼子”等不一定指年齡的幼小。例如《度邑》周武王對周公說“汝維小子”,周公係武王之弟,“乃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年齡不能很輕。《逸周書》還有一篇《芮良夫》,芮伯稱同朝大臣為“爾執政小子”,也不能理解為厲王朝臣都是青少年。實際“小子”等詞如係自稱,是表謙卑;如稱他人,則是長上的口吻。[5]

 

先生指出“小子”、“沖子” 等詞在自稱時是一種謙稱,其說法顯然是很正確的。“沈(沖)子它”也就是器主“它”對先人的自稱、謙稱。

壴卣銘文(《集成》5401)有:“文考日癸。乃△子壴作父癸旅宗尊彝。”銘文為摹刻本,△字作“/”,有學者已經把它們釋為“沈”[6],應該是正確的,只是摹刻本的摹寫略有失真。這裡的“沈子”也應讀為 “沖子”,“乃沈(沖)子”是器主對其父的自稱、謙稱。

與它簋、壴卣“沈子”用法相同的“沈”字還見於鐘(《集成》260),其辭例為“余沈孫三壽唯”。其中“沈”字,由於拓本不清晰,多被誤釋為“順”字[7]。近年出版的《故宮西周金文錄》有清晰的照片與拓片(見下圖)[8],馮勝君先生據此指出所謂“順”字應該是“沈”字 [9],正確可從。

 

  

 

它簋“沈子”即文獻中的“沖子”, 鐘“沈孫”之“沈”也應讀為“沖孫”。先秦文獻中似未見 “沖孫”的說法,但有意義相近的“童孫”、“幼孫”:

 

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 (《書·呂刑》)

 

先后丕降與汝罪疾,曰 曷不暨朕幼孫有比! (《書·盤庚中》)

 

《呂刑》中“童孫”似乎還側重輩分、長幼,《盤庚中》的“幼孫”,則明顯是“盘庚称自己为先王的幼孙”[10] 了。其用意與上引李學勤先生論述的“沖子”、“幼子”等相仿。因此,鐘銘文中自稱“沈(沖)孫”,也是不難理解的,它與“沖子”意思相近,也是相對祖先而言的自稱、謙稱。

在出土文獻中,“沖子”一詞還有另外一種表現形式作“朕孳”,見於《上博(三)·彭祖》篇[11]

 

彭祖曰:朕孳,未則于天,敢問為人。”            3

 

耇老三拜稽首曰:“朕孳不敏,既得問道,恐弗能守。”     8

 

眊眊余朕孳朕孳不敏等話,從字面上很難講通。周鳳五先生認為其中的“眊眊”應讀為“眇眇”[12]朕孳應讀為沖子[13],並引《書·顧命》 眇眇予末小子[14]、《書·洛誥》“公,明保予沖子”來對讀。林志鵬先生贊同這一讀法。[15]“眊眊”與“眇眇”對應的是一個詞,“余朕孳”與“予末小子”、“予沖子”表示的是相同的意思。他們的觀點十分正確。

“朕”與“沈”一樣也是侵部定母三等字,同樣與“沖”字可通。古人使用這幾個字來表示同一個詞,是可以理解的。

 

 

 

 



[1] 李學勤:《清華簡九篇綜述》,《文物》2010年第5期。

[2] 原注:“參看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第42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年。”沈培先生看過本文初稿後,指出如下一條資料:《詩·七月》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淩陰”,“沖”(冬部)、“陰”(侵部)押韻,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沖”下說 “讀若沈”。《定聲》之說是前人直接指出的“沖”、“沈”通用的一個例子。

[3] 參看李學勤:《它簋新釋——關於西周商業的又一例證》,載文物出版社編輯部編《文物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文物與考古論集》,272頁,文物出版社,1986

[4] 參看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第1229頁,商務印書館,2003年。

[5] 參看李學勤:《何尊新釋》,收入《新出青銅器研究》,第43頁,文物出版社,1990年。

[6] 參看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五)》,第106頁,《考古學報》 1956年第3期;《西周銅器斷代》,第114頁,中華書局,2004年;李學勤:《它簋新釋——關於西周商業的又一例證》,272頁。

[7] 此種釋讀如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第12頁,中華書局, 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釋文》,第一卷,第227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1年。

[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故宮西周金文錄》,123號,第202頁(照片)、第 268頁(拓片),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年。

[9] 此觀點為馮勝君先生在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討論課上提出。

[10] 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第913頁,中華書局,2005年。楊筠如《尚書覈詁》注曰:“幼孫,盤庚自謂也。”(第165頁,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1] 《彭祖》簡的相關材料蒙沈培先生告知。

[12] 周鳳五:《上海博物館楚竹書<彭祖>重探》,注7,文載《南山論學集——錢存訓先生九五生日紀念》,第12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5月。

[13] 周鳳五:《上海博物館楚竹書<彭祖>重探》,注8,文載《南山論學集——錢存訓先生九五生日紀念》,第12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5月。

[14] 孟蓬生先生釋讀《彭祖》“眊眊”,也曾引此句對讀。參看孟蓬生:《<彭祖>字義疏證》,簡帛研究網站,2005621http://***********/admin3/2005/mengpengsheng004.htm

[15] 參看林志鵬:《戰國楚竹書<彭祖>及相關文獻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徐少華教授),20085月,第13頁。

 

 

 

 

附記:本文完稿後,承馮勝君先生告知,董珊先生以前曾認為它簋銘中“沈子”可讀為“沖子”。後蒙董珊先生惠賜大作,得知拙文所論它簋、壴卣銘中的“沈子”,董珊先生已讀為“沖子”,與小文不謀而合。但小文所論鐘中的“沈孫”為董先生文未及,所以仍將小文刊出,權作董先生大作的一點補充。清華簡“”字的具體寫法,則有待簡文公佈後再詳細論證。

小文蒙劉釗、董蓮池、沈培、馮勝君、董珊數位先生審閱,他們提出不少很好的修改意見,我們修改時多已采用。謹向幾位先生表示謝意!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6月7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6月7日



点击下载附件:0684 據清華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說“沈子”、“沈孫”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飞虎 在 2010/6/7 21:27:30 评价道:第1楼

    “沖孫”之“沖”與“童孫”之“童”似乎可以結合起來考慮。《尚書·大誥》“我幼沖人”,大傳引作“我幼童人”。中山王鼎有“寡人幼重(从立)”,”幼重(从立)”何琳仪先生读为“幼沖”,当是。“重”、“童”均與“沖”讀音相近,可以用來表示同一個詞。看來“沈孫”、“沖孫”與“童孫”關係要更為密切些,“沈”“沖”與“童”不排除記錄的是同一個詞的可能性。

  • wuwen 在 2010/6/7 21:36:29 评价道:第2楼

    感謝飛虎先生的評論。“沖”、“童”、“幼”的关系,我們也讨论过,並且比较倾向于“沖”、“童”同源,引用古训时,也強調旧注多以“童”训“沖”。飛虎先生的舉例都非常好,也希望有學者就相關字/詞做出系統討論。

  • wuwen 在 2010/6/7 21:56:18 评价道:第3楼

    沈培、馮勝君兩位先生也都提示我們可就關係進行論證,謹此再謝。因為我們覺得相關問題還需要深入考慮,所以未能將他們的意見反映在文中。

  • 水土 在 2010/6/8 8:10:44 评价道:第4楼

    补充一点:

     

    金文有“沖子鼎”(《集成》4.2228),铭文为“沖子𤔔之行鼎”。“沖”作从水中声的写法。一般认为此器是战国早期器,陈梦家认为其字体属春秋时代(《尚书通论》,商务印书馆,第210页,1957年月)陈书认为此“沖子”即古书的“沖子”,并疑沖子即童子。《金文诂林》第6319页林潔明也有同样的看法,并谓“沖”假借为“童”。(赵诚《二十世纪金文研究述要》第304页说林氏是第一个指出金文里有相当于《尚书》“沖子”的人,似未确。)现在从用字习惯和“沖子𤔔”的表达方式来看,把此鼎的“沖子”跟古书的“沖子”等同大概是不可靠的。但古书中“沖子”读为“童子”应该没有疑问。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说“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举有很多例子,其中就举“沖”读为“童”的例子。其他可参看姜昆武《“大人”“冲人”“小子”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又参看姜昆武《诗书成语考释》,第317页,齐鲁书社,198911月。飞虎兄提出的例子也很好。由此可见,金文中的“沖孙”就是古书中的“童孙”。

  • 水土 在 2010/6/8 8:31:33 评价道:第5楼

    《沖子鼎》的出處是《集成》4.2229。又載《總集》0806,《三代》3.7.8,《貞松》2.33.4。

    姜昆武的书是《诗书成词考释》。

  • 孟蓬生 在 2010/6/8 11:10:30 评价道:第6楼

    看董、蔣兩篇文章,有點過癮了。

    “沖”借為“童(僮)”,前人已有成說。除水土先生所引錢說外,還有一些。未及細檢,現將《漢語大 字典》的內容鈔在下面:

    通“僮(童tong)”。幼小。清朱駿声《說文通訓定聲·豐部》:“沖,叚借為僮。”《書·盤庚下》:‘肆予沖人,非廢厥謀,弔由靈。”孔傳:沖,童。童人,謙也。孔穎達疏:“沖、童聲相近,皆是幼小之名。自稱童人,言已幼小無知,故為謙也。”

    《說文·水部》:“沖,涌搖也。从水、中(鍇本有聲字)。讀若動。”中、重聲通,故中山王鼎之“寡人幼重(从立)”,何琳儀先生读為“幼沖”,是确不可易的。

    至于重聲跟童声的關繫,那就不用說了。在這個問題上,今人所能做的恐怕也只能是補充一些出土文獻的證據而已。

  • 萧三余 在 2010/6/8 17:16:49 评价道:第7楼

    還有一個說法,儘管我不同意。如下:

    高本漢謂朱駿聲讀沖為僮“是可能成立的,卻不很確實”,高氏認為沖與盅通用,

     “可能是一種自謙的借法:盅--空虛--虛弱--幼小的人”。高本漢《先秦文獻假借字例》(陳舜政譯)P167

  • 十三月 在 2010/6/9 18:59:46 评价道:第8楼

    忘了在哪裡看過

    周王逝世,新王即位前好像自稱[小童],或許有一點點關係吧

  • 淄泷 在 2010/6/9 19:52:29 评价道:第9楼

    《左传》僖公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 水土 在 2010/6/10 0:20:42 评价道:第10楼

    金文中似乎还可补充一例:
    《师𩛥鼎》(《集成》5.2830)“蠱(皿当改为土)孙子”的“蠱(皿当改为土)”可能也应该读为“沖”,过去把它读为“众”似不确。

  • wuwen 在 2010/6/10 12:42:31 评价道:第11楼

    各位的討論很精彩,受教了,謝謝。

    文中引鐘(《集成》260),引文“余”上誤脫一“福”字。

  • 十三月 在 2010/6/10 22:03:58 评价道:第12楼

    謝謝淄瀧兄

  • 林文華 在 2010/6/12 17:02:59 评价道:第13楼

    《逸周書‧祭公》:「王若曰:祖祭公,次予小子,虔虔在位。」

    「次予小子」,劉師培認為猶如《尚書‧大誥》「越予小子」、《詩‧周頌》「維予小子」。

    王引之亦指出「越」猶「惟」也,〈書‧大誥〉「越予小子」言「惟予小子」(《詩‧閔予小子》曰「維予小子」);《書‧大誥》又云「越予沖人」,即〈金滕〉言「惟予沖人」也。

    《逸周書‧世俘》:「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國祀馘于周廟,翼予沖子,斷牛六,斷羊二,庶國乃竟。」

    裘錫圭先生認為《逸周書‧世俘》「翼予沖子」同于「維予沖子」,「翼」、「維」皆為虛詞。

    若結合《詩》、《書》等西周文獻來看,「越予小子」、「維予小子」、「越予沖人」、「翼予沖子」、「維予沖子」、「次予小子」等均是周王自謙之詞,故〈祭公〉之「次」字,可視作如「越」、「翼」(異)、「維」(惟、唯)等虛詞。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