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蕭旭:“襤褸”正詁
在 2010/3/6 10:10:13 发布

 

“襤褸”正詁

(首發)

 

蕭旭

 

靖江市廣電局

 

提要:本文考察“襤褸”一詞,並系連其同源詞。

關鍵詞:襤褸;襤縷;繿縷;同源詞。

 

 

“襤褸”亦作“襤縷”、“繿縷”,指衣服破敗。可以分訓,並非聯綿詞。

襤,為古楚語,指沒有鑲邊的衣服。《方言》卷4:“楚謂無緣之衣曰襤。”《説文》:“襤,裯謂之襤(褸)。襤,無緣[衣]也。”[1]徐鍇《說文繋傳》曰:“襤猶濫濫薄也。無緣,故濫薄。”[2]字或作𢅡,《説文》:“𢅡,楚謂無緣衣也。”《玉篇》: “𢅡,無緣衣也,亦作襤。”字或作繿,《集韻》:“襤、繿,衣名。《說文》:‘裯謂之襤。’或從糸。”可知“𢅡”、“襤”、“繿”為無緣飾之衣,取意于薄大。

縷,缝纫、縫合。《慧琳音義》卷55“縫縷”條注引郭注《爾雅》:“縷,連持也。”連持即縫合之義。《慧琳音義》卷88:“紉緇:顧野王云:‘紉,繩縷也。’”野王以縷訓紉,縷亦紉也。字或作褸,《方言》卷4:“褸謂之緻。”郭璞注:“襤,綴結也。”《原本玉篇残卷》引“褸”作“縷”,“綴結”作“緻紩”;《慧琳音義》卷19:“緻密”條引“褸”亦作“縷”,“綴結”作“袂緻”[3]。“綴結”亦“縫補”也[4]。《方言》卷4 :“紩衣謂之褸。”《原本玉篇残卷》引“褸”作“縷”。考《玉篇》:“緻,縫補𧝬也。”可知“縷(褸)”為縫補之義。俗字作,《玉篇》:“,力若切,紩衣也。”《廣韻》:“,離灼切,紩也。”《說文》:“紩,縫也。”今吳語猶謂縫補為,音裸。

“縷”訓縫補,取連綴之義,當亦為古楚語。《方言》卷 10:“哰、謰謱,拏也。東齊、周、晉之鄙曰哰,哰,亦通語也。南楚曰謰謱。”郭璞注:“拏,言譇拏也。”“謰謱”或作“連謱”、“謰謱”、“連縷”、“連遱”、“嗹嘍”[5],《玉篇》:“囒,囒哰,撦拏。哰,囒哰,嗹嘍。”《說文》:“遱,連遱也。”徐鍇《系傳》:“臣鍇按:《淮南子》有‘連遱’之言,猶參差零瓏、若連若絶之意也。”《說文》:“ 謰,謰謱也。”《系傳》:“臣鍇曰:義如前‘連遱’注。”或作“連嶁”,《淮南子·原道篇》:“終身運枯形于連嶁列埒之門,而蹪蹈於污壑阱陷之中。”高注:“連嶁,猶離嶁也,委曲之類。”《淮南子》多楚語,“連嶁”即《方言》之“謰謱 ”,正為古楚語。高注“離嶁”者,猶言“離縷”,今吳方言尚有“離離縷縷”語,狀連續不絕,離字讀平聲,縷讀羅平聲[6]。《字林》:“連縷,不解也。”《玉篇》:“遱,連遱也。” 又“嗹嘍,多言也。”又“謰謱,繁拏也。”《類篇》:“遱,《說文》:‘連遱也。’謂不絶皃。”《廣韻》:“謱,《説文》云:‘謰謱也。’”或作“縺縷”,《慧琳音義》卷34:“纏縺:《字書》:‘縺縷,不解也。’”埒,卑垣、矮牆。《淮南子》句謂運枯形於連連續續的一列列矮牆的門中。劉文典曰:“嶁,即嶁。連嶁列埒,謂嶁連緜、卑垣橫列。”[7]蔣禮鴻曰:“連嶁謂連延之嶁,列埒謂成列之埒。”[8]何寧從蔣說[9],並失之。

《方言》卷4:“楚謂無緣之衣曰襤,紩衣謂之褸,秦謂之緻。”又“裯謂之襤,無緣之衣謂之襤。”郭璞注:“袛裯,敝衣,亦謂襤褸。”錢繹曰:“按衣無緣則短。”[10]《方言》卷4:“以布而無緣,敝而紩之謂之襤褸。”《原本玉篇殘卷》引作“襤縷”,《御覧》卷693引作“藍縷”。可知“襤褸(縷)”指無邊緣之衣而又加以縫紉。宋翔鳳曰:“謂無緣之衣又加以縫紉,故云襤褸。服虔云:‘言其縷破藍藍然。’非正訓也。”[11]服虔之說“藍藍然”,即為“濫濫薄”之義。《釋名》:“桃濫,水漬而藏之,其味濫濫然酢也。”“濫濫然”意亦同。《初學記》卷1陳·張正見《賦得秋河曙耿耿》:“耿耿長河曙,濫濫宿雲浮。”“濫濫”形容宿雲之薄淡。宋氏解“ 襤褸”之語源甚確,但未得服虔“藍藍然”之旨[12]。姜亮夫謂“(濫)”雙聲音衍為“襤褸”[13],亦失之。或作“藍縷”,《小爾雅·廣服》:“布褐而紩之,謂之藍縷。”是“藍(襤)”即“布褐”、“裋褐”,亦即“無緣之衣”,“縷”即“紩”也。

引申則為破弊之義,或作“襤縷”,《慧琳音義》卷8“索縷”條注:“南楚之人貧,衣破弊惡謂之襤縷。”又卷90:“襤縷:《方言》:‘衣無緣曰襤。’郭璞曰:‘衣敗也,破也。’”或作“襤褸”,《廣韻》:“褸,襤褸,衣敝。”《龍龕手鑑》:“褸,襤褸,衣破弊也。”《五音集韻》:“襤、繿,襤。”或作“藍縷”、“𢅡縷”、“藍蔞”、“藍𧃒”、“籃縷”,《慧琳音義》卷46:“襤褸:古文懢,又作繿,同。襤褸,謂衣敗也。凡人衣被醜弊亦謂之襤褸。論文作藍,染草也,藍非今義。”又卷74:“襤褸:古文懢,又作𧟋,同。謂衣敗也。凡人衣破醜敝皆謂之襤褸也。”又卷75:“襤褸:古文懢,又作繿,同。謂衣敗也。凡人衣破醜弊皆謂之襤褸。經文從草作藍草之藍,絲縷之縷,非體也。”[14]《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杜預注: “藍縷,敝衣。”孔疏引服虔曰:“言其縷破藍藍然。”《方言》卷3、宋·朱勝非《紺珠集》卷8引作“襤褸”,《說文繋傳》引作 “𢅡縷”,唐·劉知幾《史通》卷6引作“藍𧃒”,《六書故》卷23引作“籃縷”。竹添光鴻曰:“‘藍縷’與‘襤褸’ 不同……今與‘篳路’對言,‘篳路’是篳之路,則‘藍縷’亦當藍之縷。”[15]竹氏說未確。《史記·楚世家》:“蓽露藍蔞,以處草莽。” 《集解》引服虔曰:“藍蔞,言衣敝壞,其蔞藍藍然也。”倒言轉作“褸裂”,《方言》卷3:“褸裂、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敝謂之須捷,或謂之褸裂,或謂之襤褸。故《左傳》曰: ‘篳路襤褸,以啟山林。’殆謂此也。”[16]《原本玉篇残卷》引“褸裂”、“襤褸”並作“襤縷”,今《左傳》“襤褸”作“藍縷”。方以智曰:“智以褸裂即藍縷之轉音也。”[17]錢繹曰:“褸本以交裂得名,云‘褸裂’者,言裂而又裂也。 ”[18]錢說失之。或作“繿縷”,晉·陶潛《飲酒》:“繿縷茅簷下,未足爲高棲。”《水經注·江水》:“論者云:‘尋吳楚悠隔,繿縷荊山,無容遠在吳境。’”《宋書·文九王傳》:“繿縷比於重囚,窮困過於下使。”《蘇氏演義》卷上:“‘拉颯’者,與‘龍鍾’、‘繿縷’之義略同。”[19]或作“藍縷”、“藍羅”,《新唐書·選舉志下》:“凡試判登科謂之‘入等’,甚拙者謂之‘藍縷’。”唐·劉肅《大唐新語》卷10:“遒麗者號爲‘高等’,拙弱者號爲‘藍羅’。”宋·李上交《近事會元》卷3:“知通者謂之‘高等’,弱者謂之‘藍羅’。”此由“破弊”之義引申為拙弱[20]。或作“𪇖鷜”,《廣韻》:“𪇖𪇖鷜,鳥名,今俗呼郭公也。”《爾雅翼》卷15:“今有郭公鳥者名襤褸鳥,襤褸亦衣短禿之名,意相類也。”《本草綱目》卷49:“禹錫曰:鶻嘲,南北總有,似山鵲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聲,青黑色,在深林間飛翔不遠,北人呼為 𪇖鷜鳥。”此以毛羽短禿之義命名郭公鳥也。冀魯官話謂陡峭不易攀登之山為𡽳[21],當亦謂山無邊緣也,字即“𢅡(襤)”之衍。

 

 

 

  

 

 



[1]段玉裁謂“”字疑衍,又據《韻會》補“衣”字,並是也。《集韻》引《說文》正無”字,可為段說佐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92頁。

[2]“濫薄”蓋唐宋口語詞,《通鑑》卷189:“隋末錢幣濫薄。”“濫薄”或倒作“薄濫”,《北史·髙道穆傳》:“自頃以來,私鑄薄濫,官司糾繩,挂網非一。”又倒作“薄襤”、“薄藍”、“薄籃”、“孛籃”,形容衣衫襤褸,舊或釋作竹籃,誤。參見王鍈《詩詞曲語辭例釋》,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6--17頁;又參見秦存鋼《近代詞語詮釋辨正二則》,《古漢語研究》2001年第3期。又或倒作“跋藍”,形容命運賤薄,秦存鋼謂“跋藍”即“顛連”,失之。“濫薄”之“濫”字或作、蘫、壏、儖、𥃢等字,另參藍衫

[3]”當為“”形誤。徐時儀《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失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24頁。

[4]參見華學誠《揚雄方言校釋匯證》,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286--287頁。

[5]酌采王念孫楊樹達說。王念孫《廣雅疏證》“哰,謰謱也”條,收入徐復主編《廣雅詁林》,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第496頁。楊樹達《淮南子證聞》,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版,第18--19

[6]筆者母語為北地吳語,此為筆者所親知。

[7]劉文典《淮南子校補》,收入《三餘札記》,《劉文典全集》卷3,安徽大學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60頁。

[8]蔣禮鴻《淮南子校記》,收入《蔣禮鴻集》卷4,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頁。

[9]何寧《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87頁。

[10]錢繹《方言箋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59頁。

[11]轉引自遲鐸《小爾雅集釋》,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269頁。

[12]明·陸粲《左傳附注》:“服謂‘藍藍然’者,似無所據。”亦未得服旨。

[13]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證》,收入《姜亮夫全集》卷16,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頁。

[14]卷“懢”並當為“𢅡”形誤,卷46”當為“破”形誤,卷7475不誤,今《方言》卷3亦作字,《原本玉篇残卷《類聚》卷35、《初學記》卷18引《方言》 並作“字,左傳·宣公十二年》孔疏《集韻》“褸”條引《方言》作“破”字,不誤。徐時儀《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並失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418061841頁。戴震、周祖謨並謂“破”為“”字形誤華學誠從之,傎矣。戴震《方言疏證》,收入《戴震全集(5)》,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5頁。周祖謨《方言校箋》,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第23頁。華學誠《揚雄方言校釋匯證》,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255頁。朱起鳳校“”為“服”,亦未得。朱起鳳《辭通》卷1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19頁。

[15]竹添光鴻《左氏會箋》,天工書局1998年版,第748頁。

[16]《左傳·宣公十二年》孔疏、《集韻》“褸”條引“被”作“破”,是。

[17]方以智《通雅》36,收入《方以智全書》笫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3頁。方氏“”誤作“樓”,徑正。

[18]錢繹《方言箋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30頁。

[19]王鍈“繿縷”引作“襤縷”,列入《語辭備考錄》,王鍈《唐宋筆記語辭匯釋》,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262頁。

[20]王鍈將“藍縷”、“藍羅”列入《語辭備考錄》,王鍈《唐宋筆記語辭匯釋》,中華書局 2001年版,第262頁。

[21]參見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6502頁。又《漢語大字典》(縮印本),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年版,第337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3月4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3月6日



点击下载附件:0630“襤褸”考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7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