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李洪財:越南文字現代化進程及反思
在 2010/2/15 14:24:13 发布

越南文字现代化进程及反思

 

李洪财

厦门大学历史系

中文摘要:越南是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越南现代化发展中对文字的态度,从借鉴汉字到改造汉字,再到改用拼音文字,现在又开始复兴汉字,呈现出曲折变化。本文的关注点是越南文字变化与社会变化的关系,用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来对比我们国家的文字改革得失,并做出个人评价。

关键词:越南 汉字 借鉴 改革得失

 

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早自秦汉时就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独立后的越南,直至13世纪[1],才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出越南文字——喃字。15世纪时,喃字通行全国,完全取代汉字。越南无疑是汉字文化圈[2]的一员,汉字是中越两国的沟通桥梁,为了更好的了解越南文化,对越南文字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通过对中国周边汉字文化圈中的越南文字研究和对比,对重新认识和补充我国汉字自身的研究,也是极为有意义的。

近些年越南掀起复兴汉字(喃语)之风。对于越南文字的研究在国内是相对较少的关于越南文字的材料就更少了。在这些材料中,基本上是在围绕汉字与喃字的对比中展开,但对两国的文字变化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尚未见详细论述。本文重在以越南史为纲,对越南文字的演变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文字变化分析,总结越南文字所反映的时代差异,继而将越南文字与中国文字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中国汉字简化、统一等问题,并对中国当今现代化发展中文字应选择的取向提出拙见。

一、越南文字发展概述

目前关于越南的原始社会的研究,材料较缺乏。不过越南出土的早期铜鼓与中国西南地区出土的铜鼓形制非常相似[3] ,这说明越南可能很早就受到中国影响。并且,在出土的铜鼓中已经可以看到文字的迹象[4] 。到西汉末年,汉字开始传入越南地区三国时期交州太守士燮进一步传播汉文化,唐朝在交州地区设立安南都护府,地方官振兴文教,则使汉文化影响在越南地区不断增强。

公元939年,越南趁唐朝末年大乱之时脱离中国的直接统治而独立,但仍必须定期向中国朝贡并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公元968年安南王朝正式开始学习、使用、推行汉字。到李朝时期,正规的儒学教育得以正式确立。大约公元 13世纪,在越南上层社会提倡以汉字记载的汉文学同时,出现了越南文字——喃字。喃字在胡朝(公元14001407年)[5]和西山阮朝(公元17881802年)作为国家正式文字,但实际上,汉字在越南一直延用到法国统治越南的整个时期。在法国统治时期,外国传教士创造了一种注音读物,这就是现在越南通行的拼音文字的源头,不过现行的拼音文字与传教士的拼音读物,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但直到1945年之前,汉字还是跟拼音文字并行的,二者同时合法存在。 19458月革命胜利后,汉字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字。越南语中称这种新的拼音文字为国语字

纵观越南历史,笔者暂将越南文字历史分为五阶段:1、汉字的传播与使用阶段。2、汉字改造成喃字并正式使用喃字和汉字并存的阶段。3、汉字、喃字、拼音文字并存阶段。4、以国语字为主的阶段。 5、汉字争议与复兴阶段。下面就对应每个阶段来分析,越南文字在各阶段与时代的细微关系。

 二、越南文字在各阶段的演变进程

第一阶段:汉字的传播与使用阶段(公元11世纪—13世纪)。蜀安阳王时期,安阳玉简上的秦篆问题现在尚有争议,这里不做引用材料[6] 。从同时期越南出土的器物,对比中国所出土的同时期的器物来看,多体现出对中国西南出土器物的模仿,反映出当时接受先进文明的朦胧期 [7] 。至少通过相似出土器物可证明,在此时中国文化的影响已开始。

其后,大量的汉字典籍传入,汉字影响不断深入,到李朝和陈朝时期汉字成为国家的正式语言文字。 1086年,李仁宗设科举,以汉字作为书写文字来选拔人才。此后各朝皆把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制度,直到 1919年才废除科举。并且 ,此时开始出现大量的私塾教授汉语,出现大量的汉语著作。还模仿中国修文庙、祭祀孔子等活动。可见越南当时汉语和汉文化的繁荣。

越南已故近代的历史学者陈重金在《越南通史》里感叹地说:“ 人人安于什么东西是中国的就好,就比自己的强,从思想到做事情什么都以中国为榜样”。[8] 说明当时汉文化已经渗入越南社会的方方面面。汉字在此期间确立了较牢固的地位。在这一过程,科举中使用汉字,对汉文化在越南传播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特殊书写习惯、读音、字形、字义等的影响是可以渗透到一个民族的最精微的地方。因此汉字在此时确立的地位,对越南民族的影响至今。

第二阶段:喃字正式使用和汉字并存的阶段13世纪—19世纪)。对汉字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来说汉字毕竟是外来引进的文字,无法完整表达本民族的语言,并且出于民族文化自主的需要,于是利用汉字做训读、音读或造新汉字 [9] ,来应付这个问题,由此慢慢发展出新的文字系统,如越南的喃字、韩国的谚文、和日本的假名。喃字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 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它主要是借用一个同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同越南语义相近的字,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由于喃字与汉字结合而生,所以长期借用的汉语、汉字大量保留下来[10] (这正是研究中国汉字需要重视的)。虽然本民族极力发展自己的文字系统,然而这些新文字在在汉文化的强势下和国内封建朝廷的双重压迫下,在初期均很难与正统的汉字相对抗。

越南的封建王朝将汉字和四书、五经等古典,列入科举制度。久之,精通汉字、科举出身的封建官僚为维持本身利益,必然附和汉字的正统地位压制国内的喃字发展。所以,喃字产生初期,推广与发展举步维艰。直到胡朝和西山阮朝时期,喃字才作为国家正式文字确定下来[11] 。但汉字仍处于主体地位,很多官方文件仍有大部分是汉字书写,例如《阮朝实录》。虽然国家把喃字作为正式文字,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汉字的巨大影响已经使得人们在书写时不自觉的使用汉字。一方面,其可以说明汉字的自身魅力,另一方面,说明汉字的影响已深入骨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掉的。喃字作为国家正式文字,可以说明越南民族对外来文化开始反思,或者说这是越南争取文化自主的开始。

第三阶段:汉字、喃字、拼音文字并存阶段。19世纪—20世纪中)越南的古代典籍基本上是用汉字和喃字记载的。但是法国的侵入使得走向文字自主的越南文字开始复杂起来。1920年,法国殖民政府禁止在当地使用喃字,并代之以法国传教士在17世纪发明的一种基于罗马字母创造的文字。从此,汉字、喃字、拼音文字,并行在越南使用。作为越南本身来说,汉字和喃字不会对交流、书写造成任何阻碍,但是在急于将“上帝的声音”传给越南人民的外国传教士看来,这些难懂的喃字是最大的障碍。一方面是本土民族对自我文字亲切自然感,另一方面则是感到交流的阻碍,并且开始试图用自己的拼音字母去改造。这样,必然会出现国内保守者与改革者、殖民国与被殖民国、宗主国中国与殖民国法国等错综复杂的矛盾。法国占领越南以后,出于两个目的,开始强制性的推行拼音文字,一个目的是消除语言交际的困难以便于殖民统治,另一个目的是割断与中越两国文化联系的纽带。[12] 可以看出,法国已经意识到了汉字在中越之间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明法国推行拼音文字的目的。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瓜分之中,法国以越南为跳板觊觎中国已是昭昭可见。对待法国文化压制,越南有志之士以汉字、喃字、拼音文字印行爱国主义精神的书刊作为抵抗方式。与此同时,一部分人开始注意拼音文字的易学、易懂、较易普及的优点。于是拼音文字随着爱国进步文章并行发展起来。

总之, 在没有以政府名义将拼音文字作为正式的通行文字前,文字的使用上是十分混乱的。因为当时的政治混乱,国家处在被殖民状态,各种矛盾交集,很难有统一的书写文字。再加上越南本身的喃字也是吸收外来文化的产物,法国的侵入使越南文化更趋复杂,即使在1920年法国殖民者禁止使用喃字后的很长时间里,三种文字依然并行存在,直到现在。

第四阶段:以国语字为主的阶段。19世纪中—20世纪末)19458月革命胜利后,汉字以政府名义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字,越南语中称这种新的拼音文字为国语字。虽然越南人民敬仰的胡志明主席是位深爱汉字汉学的领导人,但还是以较易通行、易识的拼音文字取代了原有的汉字和喃字。在正式的教材、书刊、国家文件等文字材料中,全部以国语字为准。文字的统一,结束了书写的混乱,这对文化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越南国家重新开始稳定和现代化发展的征兆。

越南虽然统一使用了拼音化文字,但是在中国文化长期深远的影响下,汉字和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已经成为越南语中最重要的因素,大量的汉语词成了越南语的词汇基础。现在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13] ,甚至一些人名、地名写法,也是根据汉字的译法转写成越南语的音节。这一特点与汉字文化圈中的其他国家基本类似。

1962年越南组织“保持越南语纯洁问题”会议,结论是越南语中的外来因素不能在短时间清除。接着是19791980年开始越南语标准化运动,并下发文件对一些词语进行严格规定。1980年将保护越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规定写入宪法,1992年宪法再次重申。1993年颁布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相关文件[14]。可以看出越南国家对待文字的使用上,已经开始了以民族利益为准绳。这种变化过程既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字本体的脆弱性,同时也表现出越南民族文化的复杂多样性。

第五阶段:汉字争议与复兴阶段(21世纪以后)。 20049月初,以越南著名法学家、留德法学博士、河内国家大学法律系教授范维义为首的十多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联名向越南教育部上书,建议从 2005年起在全国小学和中学实行必修汉语的制度,并建议教育部制定教育大纲,规定学生于小学中学毕业时必须达到的汉语程度标准。范维义教授在谈到研究古代法律和乡俗习惯的困难时,有这样的感叹:自从以拼音文字取代汉字之后,除了人们已经赞美过的那些好处之外,越南人似乎也自我筑起了一道将后人与先辈隔离开来的语言和文化的围墙。一些词汇如律、例、契约、判官等等,现在只在书本上才偶尔见到,现代的越南人大多数已很少能感受到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的哲理的和精神的价值[15]。实际上这种忧虑,近代越南学者陈重好早有此感触:“令人担心的是,我国的历史都是用汉字写成的,而汉字的地位从今以后必然是日益减弱。 现在能阅读汉文的还多,而国内知道祖国历史的却寥寥无几,加之今后不在学汉字,那么祖国的历史不知要困难多少!”[16] 200655,越南教育部签发《普及中学汉语课程的决定》[17] ,越南开始正式复兴汉字。越南汉字复兴的现象,一方面是可能是有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对越南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有关,更重要的是越南人基于本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这一重大问题的长期反省和抉择。越南拼音文字虽然已问世一百多年,但全面实行拼音化文字不过几十年,这种复兴大概正是越南民族发展进程中,对自身文化困惑的重新认识。越南学者对汉字的忧虑,实际上是对越南传统文化的忧虑。当书写符号具备时代特点时,只有掌握这种时代符号才能了解这个时代。

三、从越南文字发展中反思及我国汉字发展中应有的取向

纵观越南文字的发展,不难看出其中对文字态度的复杂、反复、选择等问题。从中也看出越南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创造喃字)、本民族的自主和与世界同步的意识(使用拼音文字)、对原有文化的重新认识(复兴汉字)。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都能感到汉字和汉文化对越南的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如果将越南汉字发展与日本对比,可以发现,日本对汉字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没有出现像越南文字这样大的波动变化。而日本的国家现代化道路,也如同对待文字一样始终能够在借鉴和保持民族特色中前进。越南复兴汉字不排除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但也可能是越南在世界政治经济挑战下寻找文化定位,寻求新发展的征兆。从这点来说,文字变化可能会成为越南政治经济变化的信号。

1以越南为鉴,重视汉字的历史文化连接作用

中国的汉字虽然是自主的发展,在19世纪前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但是进入20世纪后,汉字经历了几次大变化,特别是我国建国后进行的三次文字改革,也曾提出过汉字符号化、拼音化改革。例如(厦)、(展)等符号化的字在一些现存的存旧物品上还留存。即便是我们现在通行的简化字中也仍然存留一些,例如赵(趙)、邓(鄧)、观(観)等字。汉字简化是历史趋势,但简化要慎重要科学,特别是当字形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用强制手段改变汉字存在状态,必然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裘锡圭先生曾说:“在古文字演变为隶书过程里,为了书写的方便,破坏或削弱了很多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这是合理的,因为古文字实在太难写了。在楷书早已成熟的时代还这样做,是否很有必要,就需要认真考虑了。”[18] 汉字符号化、拼音化的想法,初衷即是为了降低汉字的识读难度,同时也是想把中国汉字与世界拉丁文同步。这恰恰体现出当时中国对文化的短视性和盲目性,说明我们没有认清中国的文化应该怎样定位。

不过我们还是在谨慎的态度中进行汉字改革,没有实行汉字拼音化或符号化,但是我们现行的汉字与传统汉字(繁体字)也有一段距离。我们虽没有象越南那样,与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越走越远,但是以现在对繁体字的识读和使用来看,如果我们不注意对传统汉字保护利用的话,几十年后也许会很糟。现在从事古代历史、古典文献、书法研究等相关专业的人还在使用繁体字,但这些专业既冷淡从事的人员很少。在这少数人中,对文字非常敏感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我们现在对古典文献的整理上,简体字、白话文、横排版的文献更受欢迎,汉字在古籍中的原始状态也就慢慢消失,很多的词义的差别渐渐模糊,这对古汉语和古代文化的解读都十分不利。以这种态势发展,越南学者陈重金对汉字的忧虑(见上文)也会在我国将来发生。

近几年,复兴传统之风似有蔓延之势,反映汉字本源的繁体字也得到更多人重视。在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化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倡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此提议社会上有赞成也有反对的声音。我认为废除简体字代价太大,简化字多是合理的。虽然不可能全面恢复繁体字,但需要考虑恢复一些字形问题较大的繁体字,并且应该认识繁体字[19] 。曾经有个台湾的同学问我“仅”字读什么,我起初只是以为他不知道仅与僅的简繁对应,可仔细想一想就不简单了。既然偏旁“堇”简化对应为“又”,那么谨、瑾、馑、槿是不是都要简化呢?像“仅”这样的字就应该恢复繁体,以减少汉字系统的复杂性。再比如同音替代的“斗”字,本来战斗()与星斗的“斗”字并不相同,但在现行简化字中变成同一字了。与此类似的还有 干、后、几等字。实际上这样的简化使汉字系统更复杂了。但并不是说重视繁体字,就是要废除简体字恢复繁体字。我们的目的是要以越南为鉴,不要到了全民不识繁体字时再来重视繁体字,现在就应该知道他的重要性。

2从越南普及汉语看汉字的“软实力”作用

我国现在汉字的问题还很多。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等使用汉字的地区,还有汉字印刷字体不统一、字形不统一、繁简对应错误等问题。如印刷上,常看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书籍,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得出印刷体的不同。现在这种差距虽然逐渐减少,但还未达到汉字文化圈中的大统一。好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这种文字统一的意识,在2008年的国家语言文字会议上,已经把进一步规范文字、统一文字最为一项重要工作,这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部分[20] 。笔者认为我们还可以把文字的统一放眼到整个汉字文化圈,建立汉字文化圈的统一的文字字形对应表,并尽量使用统一字形。例如越南的汉字既保留自身喃字的发展,同时喃字的笔形、字形也尽量与汉字统一,使用统一的字形。这一点上,日本的文字作的比较好。日本的汉字在几次改革中似乎在不自觉的与中国统一。现在日本的当用汉字就是以我国《康熙字典》中的较简便的字形为准,作出的汉字改革。并且日本现在也有使用简化汉字,字形与中国简化字形相同。建立统一字形的好处,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促使优势文化的强势影响,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进步,可以减少因文化壁垒导致的摩擦。越南在中学普及普及汉语教育,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汉字有可能如同“欧元”那样在汉字文化圈通行。如果说欧盟的欧元使欧洲的经济发展走向一个新台阶,那么东亚的文字统一,必然也会加快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东亚一体化的步伐。当然,这种“共识文字”的统一现在还是一种设想,并且涉及到用哪个字形、如何统一等复杂问题,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困难,但统一的可能不是没有的,如越南已经开始恢复汉字,并且在汉字文化圈的很多国家已经有了自主恢复汉字的呼声。

复旦知名学者沈丁立先生曾发表过《传统汉字是一种软实力》的短文,他认为,作为久远的民族历史文化的承载物,传统汉字(繁体字)在中国 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沈先生为此呼吁,在我国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理应逐步考虑允许简体字和传统汉字获得学习和使用的同等地位。”[21] 我国周边的国家多数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而这种文化的影响要继续下去,汉字的“软实力”作用绝不可忽视。而且不仅要重视汉字在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也要重视汉字在汉字文化圈乃至世界的联系作用。2000年韩国政府宣布恢复汉字教育;2006年越南教育部开始在中学普及汉语;自2004年至今中国相继在韩国、德国、瑞典、美国、非洲等64个国家设立2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政府已将当初在2010年前在世界建立 100所孔子学院的目标增至 500所;很多国家以“中国周” 、“中国年”等形式来了解中国,20072月,英国《泰晤士报》开展中国周行动,教读者如何掌握汉语,连续两天的报纸头版和内页上,演示等汉字如何从象形图画演变成现代汉字。[22] 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的文化正走向世界我们在世界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中国文化也必将成为沟通世界各国与中国最好的桥梁。笔者推测,假如对文字选择的变化是越南人民在世界舞台上寻求新发展的反应,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在文字上的变化和影响也将会伴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新发展。



[1] 本文所有时间界定皆以 []陈重金著《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为准。

[2] 本文的“汉字文化圈”是指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汉字,借鉴汉字造字,受中国影响较大的一些国家,如越南、日本、韩国等。或参见冯天瑜: 20044月《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文章,《汉字文化圈刍议》。

[3] 笔者20042008年在湛江工作期间曾经在湛江博物馆看过至少在 20面以上的铜鼓实物,与所见图片中越南铜鼓确实非常相似。

[4] 参见刘玉珺:《越南古籍刊刻述论》,中华书局, 2005年版,《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

[5] []陈重金:《越南通史》 (戴可来译)1992年商务印书馆,后附越南史年表。

[6] 参见[]陶维英:《越南古代史》(刘统文译),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146150页。

[7] 参见凌纯生:《东南亚古代文化研究发凡》,台湾《民族学研究专刊》1950年版,第3期。

[8] []陈重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商务印书馆, 1992年版,56页。

[9] 这里要特殊说明的是,日本未出现大量造字,其使用的汉字源自我国古代字书或我国古代使用的俗字。参看何华珍:《日本简体字探源》,《语言研究》,200312月第23卷第4期。

[10] 由于喃字由音义两部分组成,对中国古代汉语中音义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1]有关喃字的最早史料是11世纪李代1076年的云板钟铭文

[12] 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52页。

[13]祁广谋:《越南喃字发展演变及文化阐释》,《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31月第1期。

[14] 参见罗文清:《越南语言文字使用的历史回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

[15]吴远富:《越南开始普及中学汉语课程》,《广西日报》, 20061221

[16] []陈重金:《越南通史》 (戴可来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2页。

[17] 吴远富:《越南开始普及中学汉语课程》,《广西日报》,20061221

[18]史定国主编:《简化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8页。

[19] 200948日北京晚报《专家称恢复繁体字不可取 王宁:简化汉字很成功》,文章中提出“识繁写简”,笔者很赞同,也认同王宁先生所说简化汉字很成功的看法,更不赞成全面恢复繁体字,这里笔者只是对现行简化汉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折中看法。

[20]参见2008228,赵沁平在 2008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

[21]沈丁立:《传统汉字是一种软实力》,载《东方早报》, 2006911

[22]数据来源于吴远富:《越南开始普及中学汉语课程》,《广西日报》,20061221和《外刊关注中国 软实力”:“魅力攻势影响世界》:《中国青年》杂志,200848日。

 

参考文献

[]陶维英,《越南古代史》(刘统文译),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陈重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黎崱《安南志略》、大汕《海外纪事》合订本,中华书局,2000年版。

顾海编,《东南亚古代史中文文献提要》,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梁志明等编,《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 昆仑出版社,2006版。

贺圣达主编,《剑桥东南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梁志明,《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卢蔚秋,《越南文学史》,昆仑出版社,2006版。

王小盾等主编,《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版。

欧越兴,《略谈汉字对越南文字发展过程的影响》,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资料。

王功国,《越南拉丁文字的形成》,《安徽文学》,2008年第2

祁广谋,《越南喃字发展演变及文化阐释》,《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31月第1期。

罗文青,《越南语言文字使用的历史回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1月第1期。

何华珍,《日本简体字探源》,《语言研究》,200312月第4期。

[]邓成忠,《汉语和越南语的三称差别》,《柳州职业学院学报》,20046月第2期。

谭志词,《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影响至深的原因初探》,《东南亚》,1998年第2期。

孙超,《汉字_越南文字的始祖.》,《民俗研究》,2002年第2期。

冯天瑜,《汉字文化圈刍议》, 《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月第2期。

刘玉珺,《越南古籍刊刻述论》,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中华书局,2005年。

凌纯生,《东南亚古代文化研究发凡》,台湾《民族学研究专刊》第31950年版。



本文首發於2009年第三期《文化中國》,本次發佈時略有修改。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2月15日



点击下载附件:0615越南文字现代化进程及反思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3965